译文:
一家人来到林中塘边,洗尽了暑日的燥热烦念,胸怀豁然开朗,仿如不是生活在尘世间。
谁敢估量这清风的价值?没有任何快乐能胜过长日悠闲。
水鸟捉到鱼儿总是心满意足,岭上云片满含雨意又空自飞还。
酒醉后有什么能醒我心魂?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
注释:
涤(dí):消除。
尘寰(huán):人世间。
水鸟:鹭鸶。
阑:尽。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涤(dí):消除。洗尽。
尘寰(huán):人世间。尘世间。
水鸟:鹭鸶。一种水鸟。
阑:尽。结束。
《北塘避暑》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琦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相,他以清廉正直、生活俭朴而闻名。他非常注重保持晚年的风采,曾经写下了一首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我们知道这是韩琦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罢官后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己清廉高洁的情怀。
在北宋时期,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旨在改革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然而,这些变法措施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其中就包括了韩琦。韩琦认为这些变法措施不仅违背了传统的治国理念,还给国家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官职,守在了北京(今河北大名)。
在守望北京的岁月中,韩琦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图名利,不追求奢华,只是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理念和原则。他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他的心境却是丰富而高尚的。他看着自己的花园渐渐凋零,但他并不羞愧,反而觉得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他欣赏着那些黄花在晚年依然绽放的景象,感叹着它们的晚节之美。
这首诗表达了韩琦对自己清廉高洁的追求和坚守。他不以物质的丰富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而是以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来衡量。他坚信,只有保持清廉正直,才能真正成就一位名相。他的晚节之美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方式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上。
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韩琦的清廉高洁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他的坚守和追求,激励着更多的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这首诗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鼓舞着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
总之,韩琦是北宋时期一位备受尊敬的名相,他的清廉高洁和晚节之美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己清廉高洁的追求和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也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官守北京后的心境和情感的抒发。
《北塘避暑》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赏析了《北塘避暑》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首先,诗人通过描写林塘消夏的景象,表达了他超脱于尘世之外的感受,展现了他高远的境界和雍容闲适的态度。接着,诗人化用李白《襄阳歌》的句意,感谢清风的赐与,并以悠闲度日作为最大的快乐,展示了他淡泊的心态。然后,诗人写出了他所见到的近景和远景,传达了他恬然自足、任随自然的人生哲理。最后,诗人以“万柄莲香一枕山”作为清心澄怀的醒酒之物,展现了他潇洒出尘的风致。整首诗抒发了诗人高尚清廉的情怀和超尘拔俗的思想情感。
诗中的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并通过描写林塘消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感受。第二句用“如不在尘寰”比喻了诗人的旷然之情,空灵飘逸。在颔联中,诗人进一步为“旷然”作注,表达了他摆脱尘寰炎热和烦恼的心态。颈联中,诗人虚实并用,通过写景、抒情和说理,阐发了人生哲理。最后,尾联以“万柄莲香一枕山”作为清心澄怀的醒酒之物,展现了诗人潇洒出尘的风致。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手法,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人表达了他超脱尘世的感受,展示了他高远的境界和雍容闲适的态度。诗人还传达了他恬然自足、任随自然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他高尚清廉的情怀和超尘拔俗的思想情感。整首诗意境高远,含蓄蕴藉,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北塘避暑》赏析详情»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名将,以天圣进士的身份开始他的官职生涯。他最初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后来历任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位。
韩琦与范仲淹一起共同防御西夏,他们的名声在当时非常响亮,被称为“韩范”。在嘉祐元年(1056年),他被任命为枢密使,三年后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英宗继位后,韩琦被任命为右仆射,并封为魏国公。神宗登基后,他被拜为司空兼侍中,并被派往相州、大名府等地任职。
韩琦在熙宁八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被追谥为忠献。《宋史》中有他的传记,他还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中收录了他的四首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