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半条:一作“半消”。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逡巡(qūn xún):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锦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半条(bàn tiáo):一作“半消”。
残焰(yàn):燃烧残留的火焰。
锦屏(jǐn píng):绣着锦缎的屏风。
注释:
1. 诗句描绘了深秋寒夜的宁静景象,银河静静流淌,月光照耀着深院中庭。
2. 西窗幽梦,指在西窗下做着无所事事的梦。
3. 逡巡觉后,指醒来后迟疑不决。
4. 特地恨难平,表示特意埋怨难以平息。
5. 红烛半条残焰短,形容烛光已经燃尽,只剩下一小段残留的火焰。
6. 依稀暗背锦屏,指锦屏背后隐约可见。
7. 枕前何事最伤情?表示在枕前发生的事情最令人伤心。
8. 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形容梧桐树叶上的露珠点点洒落。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译文及注释详情»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逡巡形容一个人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迟疑不决的样子。
半条:一作“半消”。半条是指某种事物只有一半的存在或只有一部分的状态。一作“半消”表示某种事物只有一部分被消除或减少。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注释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将围绕一首闺怨小词展开,通过描写深秋寒夜的情景,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幽怨悲凉之情。
这首小词以深秋寒夜为背景,通过西窗梦醒、红烛半残和明月照人等描写,创造了一种幽静而凄美的意境。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人物从梦中醒来,只剩下半残的红烛和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房间。这种对比使得人物的孤独和凄凉更加突出。
词中还描绘了院中梧桐树上露水滴落的声音,这种断断续续的声音进一步增加了词的伤感氛围。这种声音的存在,使人更加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幽怨和悲凉。这种委婉含蓄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
整首小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将人物内心的幽怨悲凉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寒夜、红烛、明月和梧桐的元素,创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景物,还能够深入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这种描写方式使得整首小词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之,这首闺怨小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幽怨悲凉之情。作者通过寒夜、红烛、明月和梧桐等元素的运用,创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这首小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鉴赏详情»
尹鹗是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的成都人,字不详。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我们无法确定,但大约在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
尹鹗在事前蜀后主王衍时期担任翰林校书,后来累升至参卿的官职。他在文学界被称为尹参卿,因为他的诗词才华出众。他与李珣关系友好,作风与柳永相近。现存有他的十七首诗词作品。他的词作收录在《花间集》和《尊前集》中。此外,王国维编纂了一卷《尹参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