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竹林里传来阵阵风声,月光悄悄地溜进闺门。她面对云屏,调试秦筝。轻轻地拨弄筝弦,恐难听见那马儿的嘶叫。她含恨娇媚地独自言语: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约的时间太迟了!
注释:
江城子:调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水晶帘》。唐为单调,宋有双词体出现。此词单词8句,35字,1、2、3、5、8句押平韵。
竹里风生:风吹竹丛,竹叶瑟瑟有声。月上门:月亮初生,照上门楣。
理:温习,重复地弹奏。秦筝:即筝,原出于秦地。
云屏:用云母装饰的屏风,一说指上有云彩图饰的屏风。
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恐:担心。马嘶声:情郎来到时的马叫声。
含恨含娇:带着怨恨和娇嗔。
太迟生:即太迟,意谓时间过得太慢。生:语尾助词,无意。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组由和凝创作的五首《江城子》组词。这组词完整地描绘了一个女子在不同情况下对恋人的期待、相见、相处和离别的心情。本文所描述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词,它紧接着第一首词“等待恋人”的描写。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创作背景详情»
《江城子》是和凝创作的一首词,通过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初恋女子在约会时等待情人到来的焦灼情态。
词的起句“竹里风生月上门”描绘了约会的环境和时间。夜幕降临,微风从竹林中吹过,带来清香的气息,竹叶沙沙作响,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圆圆的月亮从天际升起,透过绣帘,似在窥探女主人公的芳姿。通过使用“生”和“上”来修饰“风”和“月”,作者使画面产生了动态之感,使幽会的场面更加动人。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痴如迷的向往之中。
接下来的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了美丽的时光和景色,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对情人的思念之中。
随后,“理秦筝,对云屏”将描写转入了屋内。女主人公情意绵绵,如痴如醉,热切地盼望着情人的到来。然而,时间还早,她只能拿出秦筝对着云屏弹奏,将思念和焦虑排遣在筝声之中。作者通过使用“理”和“对”这两个动作来展示女主人公的心态,显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寻味。读者仿佛能够从那缠绵悄恻的筝声中感受到女主人公因热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静的情态。
最后一句“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将女主人公急切盼望与情人相会的神情意态刻画得维妙维肖。女主人公弹起秦筝,本来是为了消磨时光,但她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情人的到来。在阵阵如怨如艾的筝声中,她时时留意着“筝外之音”。突然,她听到了马的嘶鸣声,难道是情郎骑马而来?但是,夹杂着筝声,那嘶鸣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因此,她不由自主地放轻手法,仔细谛听辨别,慢慢地停止了弹奏。
通过这首词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焦急等待。作者运用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描写,将初恋女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的心情。这首词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激情,使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充满了魅力。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赏析详情»
和凝(898-955年),字成绩,是五代时期的文学家和法医学家。他出生在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从小就显示出聪明好学的特点。十七岁时举明经,十九岁时在梁贞明二年(916年)考取进士。他擅长文学,尤其擅长创作短歌艳曲。后来在后唐时期担任中书舍人和工部侍郎的职位。在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他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他进入后汉朝,被封为鲁国公。在后周时期,他被追赠为侍中。他曾经处理过许多古今史传中的疑狱、冤枉案件,并将其整理成《疑狱集》两卷(951年)。他的儿子和(山蒙)后来又增订了两卷,使得《疑狱集》总共有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