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春天阳光明媚,美好的时光和景色,庭院里的秋千高高挂着。燕子轻盈地归来。感谢尊贵的凤凰的青睐,才能与之为邻。飞越湘江的烟波,相伴的感觉来得有些晚。争先恐后地飞入红楼,成群结队地围绕在柳堤上。在雕梁上轻快地歌唱。如果问燕子为了谁而来,是因为卷帘的恩惠如同重山。
注释: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春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翩翩:轻快飞行的样子。
许为邻:同意燕子来作邻居。
潇湘:湘江的别称,因湘江水深清得名。词中泛指南方,是燕子所来的地方。
烟暝(míng):暮霭弥漫。
乱入:纷纷飞入。
红楼:指富贵人家。
画梁:有雕刻绘画的房梁。
歌尘:梁上的尘土。据刘向《别录》载,汉代有一个叫虞公的人,善于歌唱,其歌声能震散梁上灰尘。燕子栖于画梁之上,故用歌尘指梁上尘土。
珠帘卷:卷起珠帘让燕自由出入。
《踏莎行·二社良辰》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根据北宋文莹《湘山野录》中的记载而写的。据记载,当时北宋的宰相申国公吕夷简打算退休,宋仁宗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接替他的职位。吕夷简推荐了一位词人。这位词人在拜见吕夷简成为宰相之后,非常感激吕夷简对自己的推荐和引荐之恩,但是他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他写了一首名为《燕词》的词,带着酒杯来到吕夷简的官邸,让别人为他歌唱这首词。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为了感谢吕夷简对他的推荐和引荐之恩而创作的。 《踏莎行·二社良辰》创作背景详情»
失色。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通过描写燕子归来的场景,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暗喻了自己对吕夷简的感激之情。词中的“凤凰巢稳许为邻”一句,以凤凰形容邻座之巢,突出了其华美与高贵,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谦恭之意。而结尾的“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一句,则通过代燕子立言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对主人吕夷简的感恩之情。整首词虽然简短,但通过婉转曲折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踏莎行·二社良辰》赏析详情»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出生在阆州阆中,是一位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和诗人。
陈尧佐在宋仁宗时期担任宰相,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政治家。景祐四年(1037年),他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康定元年(1040年),他以太子太师的身份退休。
陈尧佐在水利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对水利工程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他在治理水患和开发灌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水利专家。
此外,陈尧佐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他擅长隶书,尤其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他的书法作品有《潮阳编》、《野庐编》等。他的诗作有《遣兴集》、《愚邱集》等。虽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陈尧佐于庆历四年(1044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他被追赠司空兼侍中,并被谥号为“文惠”。
至今,陈尧佐的词作只有一首流传下来。他的才华和贡献使他成为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广泛称赞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