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原文赏析

  • mán
    ·
    tóu
    jiàn
    héng
    yáng
    yàn
  • [
    sòng
    dài
    ]
    chén
    sǒu
  • tóu
    jiàn
    héng
    yáng
    yàn
    qiān
    shēng
    wàn
    qíng
    xiàn
    ér
    báo
    qíng
    xíng
    shū
  • guī
    xiāng
    hèn
    leì
    yǎn
    hóng
    fěn
    dài
    yàn
    què
    huí
    shí
    shū

原文: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写鸟思念菩萨蛮

鉴赏

《尊前集》是一首被归于李白的词。从词的内容风格来看,它接近于敦煌民间词,可能是民间曲辞而冠以李白之名。《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将其归属于宋末陈达叟的词,《历代诗余》卷九则将其归属于南宋陈以庄的词,这都是错误的。

词中提到的“衡阳雁”指的是南飞的雁。雁是候鸟,秋天来临时它们会南飞,据说它们会一直飞到衡阳,但实际上只会停留在湖南衡山的回雁峰。词中还提到了“一行书”,这是指雁足传书的故事。故事中,汉朝的苏武被放逐到北海的冰雪之中放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但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告诉单于(匈奴的统治者):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的脚上带着信,信上说苏武在某个大泽中。单于只好放回苏武。此外,雁也会排成“一”字形的队列,这就是所谓的“一行书”。在词中,这里有双关的意味,责备丈夫不如雁,因为雁能够传递千言万语,而他却连一个字都不托雁带来。

这首词以思妇的口吻来叙述:秋天,雁从北方飞来,让她想起了远在北地的丈夫。因此,她思念着丈夫。但是,既然雁能够传书,为什么丈夫不托雁带来一封信呢?这不是太冷漠了吗?于是她不禁开始怨恨起来,甚至气得哭了,发誓在下一个春天,当雁再次北归时,她也不会给他带信。这种愤怒和责怪虽然没有根据,却表达了她深深的思念和期待。如果有一封信到来,她不知道会有多么高兴和欣慰。词中的痴语和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话。从见到雁开始,到最后赌气发誓,生动地展现了词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民歌的风味。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鉴赏详情»

陈达叟

陈达叟是宋朝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尚不确切,但可以确定他活动于宋朝末年。

陈达叟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被誉为“陈诗”。

在政治方面,陈达叟曾担任过宋朝政府的重要职位。他以清廉正直而闻名,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建议。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内外困扰,他的改革努力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陈达叟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抵御外敌入侵和平定内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运筹帷幄,善于用兵,多次取得战争的胜利。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备受赞誉,被尊称为“陈将军”。

尽管陈达叟在文学、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并不被广泛了解。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等具体信息,目前尚无确切的记录。然而,他的贡献和影响在历史上得到了肯定,他被视为宋朝末年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唐代 陈子昂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咏湖中雁

南北朝 沈约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唐代 温庭筠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