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万千枝头上,雪白馨香的梨花盛开。细细的春雨中,飞来一对春燕。只有扇面上无语的金雀,古筝上默默的金蝉,与梁上的双燕相会。他远征到雁门一去就没有音信,春燕也无法忍受这孤寂难堪,才飞来,又飞去。
注释:
⑴蕃女怨:词牌名,由温庭筠创作,《金奁集》收录于“南吕宫”,共七句三十一字,四仄韵,两平韵。
⑵香雪:指春天白色的花朵,可以是杏花或梨花。
⑶钿(diàn)蝉筝:镶嵌着金蝉的筝。钿的意思是镶嵌,也有一种写作“细”的说法。
⑷金雀扇:绘有金雀的扇子。
⑸画梁:彩绘的屋梁,这里指燕子栖息的地方。
⑹雁门:即雁门关,位于今天的山西代县,是古代的边塞重地,这里泛指边塞地区。消息指远征的丈夫的音信。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译文及注释详情»
《蕃女怨》是一首描写思妇离愁别恨的词。词中通过描写飞燕双双还巢的情景,引发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词的开头写道“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表达了春天已经来临的浓郁春意,与思妇的寂寞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词中出现了“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等描写女主人公青春美丽的词语,加强了对她的怀念之情。思妇在寂寞中拨弄着镶嵌着金蝉的筝,把玩着画着金雀的扇子,而旧日的燕子又飞回到画梁上的旧巢。这一情景触动了思妇的心弦,她深深地叹息着“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燕子的归巢与丈夫的不归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思妇的怨恨之情。
这首词在温文尔雅的风格中属于较为直接的作品,辞藻并不华丽,意义也相对明确。然而,它仍然具有一些深曲的特点:它客观地呈现了精美的物象情态,却隐去了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给人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比如,“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之间省略了许多话语,但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理解,因此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总的来说,《蕃女怨》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思妇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对寂寞生活的怨恨。词中的对比手法和留白之处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赏析详情»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