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东游》原文赏析

  • sòng
    rén
    dōng
    yóu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huāng
    shù
    luò
    huáng
    hào
    rán
    guān
  • gāo
    fēng
    hàn
    yáng
    chū
    yǐng
    mén
    shān
  • jiāng
    shàng
    rén
    zài
    tiān
    zhào
    hái
  • dāng
    chóng
    xiāng
    jiàn
    zūn
    jiǔ
    weì
    yán

原文: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秋天送别友情惜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荒废的边塞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你怀揣着豪气和远大志向告别了古塞险关。汉阳渡口水流湍急,高风吹拂,郢门山在朝阳下展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江东的亲友有几人正急切地盼望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归来。何时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别的愁颜。

注释:荒戍:废弃的边塞营垒。浩然:形容意气风发、坚定有志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孟子·公孙丑下》:“我然后浩然有归志。”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江:指长江。几人:相当于谁。孤棹:孤独的船只。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何当:何时。樽酒:相当于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时的愁容。 《送人东游》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送别诗的情境。诗中并未明确指出送别的对象是谁,但可能是鱼玄机,因为鱼玄机也有一首名为《送别》的诗与之相和。诗中提到的地名都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这表明这首诗可能是在唐朝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贬为隋县尉之后,离开江陵东下之前(应为咸通二年秋)的时候创作的。很可能这首诗是在江陵创作的,而诗人当时大约五十岁左右。 《送人东游》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凄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别离的不舍之情。诗中运用了雄浑壮阔的意境,通过描绘秋景和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悲凉之感。诗人以浩然离故关的豪情壮志来点明友人的远行,展示了友人的远大抱负和决心。诗中还描绘了汉阳渡和郢门山的壮丽景色,以及江上几人在和天涯孤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对友人归来的期盼。最后一句诗意呼应了开头的浩然离故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重逢和共饮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雄奇,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送人东游》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唐代 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灞上秋居

唐代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清代 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