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晔破案》原文赏析

  • ōu
    yáng
    àn
  • [
    míng
    dài
    ]
    féng
    mèng
    lóng
  • ōu
    yáng
    zhì
    è
    zhōu
    mín
    yǒu
    zhēng
    zhōu
    ér
    xiāng
    ōu
    zhì
    zhě
    jiǔ
    jué
  • lín
    zuò
    qiú
    tíng
    zhōng
    ér
    yǐn
    shí
    zhī
    shí
    láo
    ér
    hái
    zhī
  • liú
    rén
    tíng
    liú
    zhě
    biàn
    ér
    huáng
  • yuē
    shā
    rén
    zhě
    qiú
    yáng
    weí
    zhī
    suǒ
  • yuē
    guān
    shí
    zhě
    jiē
    yòu
    shǒu
    chí
    zhù
    ér
    zuǒ
  • jīn
    zhě
    shāng
    zài
    yòu
    leì
    feī
    ér
    shuí
    qiú
    duì

原文: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
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
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赞颂写人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宋朝,欧阳晔担任鄂州政务时,有一起州民因为争夺船只而发生殴斗致死,这个案子悬而未决。欧阳晔亲自前往监狱,将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解除他们的手铐和脚镣,并给他们提供食物。吃完后,他亲切地慰问他们,然后送回监狱,只留下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非常恐惧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就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欧阳晔说:“我观察到其他人吃饭都是用右手,只有你用左手,而被杀的人受伤在右边肋骨,难道不是你吗?”这个人无言以对。

注释:致:造成。
狱:案件。
临:面对。
狱:监。
讫:终了,完毕。
色:脸色。
惶:恐惧,惊慌。
顾:四周看。
佯:假装。
治:治理,管理。
劳:安慰。
箸 zhù:筷子。
欧阳晔:复姓欧阳,名晔。
鄂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
决:决断。
独:只。
自:亲自。
所以:......的原因。
民:老百姓。
去:去除。
坐:使.....坐。 《欧阳晔破案》译文及注释详情»

明代诗人冯梦龙的照片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他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出身士大夫家庭。他的兄弟梦桂擅长绘画,弟弟梦熊是太学生,曾从冯梦龙学习《春秋》,并有诗作流传。三兄弟合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是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曲、诗歌等多个领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这是一部以讽刺和幽默手法揭示社会弊端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喻世明言》,冯梦龙还创作了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等。他的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冯梦龙在文学创作之外,还从事戏曲创作和研究。他对戏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整理和编辑传统戏曲剧本方面。他曾整理过《西华山》、《牡丹亭》等戏曲作品,为后世的戏曲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冯梦龙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曾历经明朝末年的动荡和战乱,多次迁居和流亡。最终,他在明朝灭亡后的清朝初年去世,享年72岁。冯梦龙的文学成就和对戏曲的贡献使他成为明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猜您喜欢

共工怒触不周山

未知 佚名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农妇与鹜

未知 佚名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
熟视之,乃鹜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义士赵良

未知 佚名

赵良者,燕人也。
漂泊江湖,疾恶如仇。
一日,途经谢庄,闻有哭声,遂疾步入茅舍,见一少女蓬头垢面,哀甚。
义士询之,乃知为某村二恶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
义士怒不可遏,径自诣某村,索二恶少,责之曰:“汝等何故凌辱无辜少女?”一恶少虎视眈眈曰:“何预尔事?”义士瞋目斥之:“汝非人也,但禽兽耳!”未及恶少出剑,义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
一恶少伏地求恕,义士斩其耳以示众,儆其不得为非作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