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原文赏析

  • jiāng
    chéng
    ·
    píng
    shā
    qiǎn
    cǎo
    jiē
    tiān
    cháng
  • [
    sòng
    dài
    ]
    hǎo
  • píng
    shā
    qiǎn
    cǎo
    jiē
    tiān
    cháng
    máng
    máng
    xìng
    wáng
    zuó
    shēng
    àn
    shuāng
    qiān
    yīng
    xióng
    chéng
    shì
    gǎn
    kǎi
    màn
    beī
    liáng
  • shào
    nián
    yǒu
    zhōng
    xíng
    guó
    míng
    wáng
    sǎo
    shā
    chǎng
    zhōng
    liú
    céng
    leì
    zhān
    shàng
    shàng
    zhì
    ān
    shuāng
    yuǎn
    kōng
    chàng
    wàng
    guò
    weí
    yáng

原文: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写景抒情爱国情怀江城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岸边的沙地上,短草与天空相接。前方的道路茫茫,经历了几次兴衰?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过去的沧桑。千古以来,英雄的成就就在那里,但只能感慨和空悲凉。英勇的少年们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

要像祖逖一样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要陈述胸中的治国计策,可惜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经过维扬,只能满怀忧伤,遥遥地望着远方。

注释:
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
浅草:短草。
茫茫:遥远的样子。几:几次。
骨如霜:颜色像霜一样的遗骨。
底事:何事。谩:徒然。
伏:制服。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沙场:战场。
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维扬:即扬州。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苦难。这些攻击使得扬州的居民们饱受痛苦,城市的建筑物和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有一个少年李好古一直怀揣着报国的志向,但却始终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李好古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他对国家的命运和历史充满了热爱和关注。他深知扬州曾经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但在金人的攻击下,这座城市变得一片废墟。他对这个历史事实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扬州的复兴做出贡献。

在他的诗集《碎锦词》中,有几首怀古伤今的词,其中一首就是他在路过扬州时写下的。当他看到扬州屡遭破坏的景象时,他的心中充满了伤感和惆怅。他用简洁而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扬州曾经的繁荣和现在的凄凉的思考和感受。他希望通过这首词,唤起人们对扬州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扬州复兴的渴望和决心。

李好古的《碎锦词》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明珠,他的词作以其深情和真挚打动了许多读者的心灵。他的创作背景正是那个动荡的南宋时期,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扬州的怀念和思考,更是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的思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词作,唤起人们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决心。

李好古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时期,但他的词作却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扬州的痛苦和伤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扬州的重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江城子》是李好古在经历维扬劫后写下的一首词。词中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不纳忠言的批判态度,以及对维扬屡遭破坏的忧虑。

词的写法上注重了景与情的结合。词中描绘了维扬劫后的荒凉景象,通过描述沙、草、天、路等单调的景物,以及加上修饰语的方式,展现了辽远、凄迷的图画,象征着词人的惆怅心情。其中的“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一句,表面上写波涛,背后却暗示了词人在扬州听到波声久久不能入睡,回忆往事的心情。这些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使得词中的情感更加显著。

此外,词中还结合了伤今与怀旧的情感。词描绘了扬州破败的景象,痛悼国家的不幸,表达了对当下的感慨。同时,词中也提到了历史旧事,如“几兴亡”和“千古英雄成底事”,通过历史的陪衬,使得词中的感慨更加深沉幽远。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词人像历史上的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感慨和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则描写了词人少年时的志向,通过将千古、少年时和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结合在一起,词中的抒情背景更加广阔,词人对国家事务的忧虑也更加深广。

总的来说,《江城子》通过景与情、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不纳忠言的批判态度和对维扬屡遭破坏的忧虑。词中的抒情背景开阔,情感深沉幽远,展现了词人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创作态度。 《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李好古的照片
李好古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李好古的生平如下:

李好古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早年生活的具体情况不详。根据清吟阁本《阳春白雪》的记载,李好古自署乡贡免解进士,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但具体出生日期和家庭背景等信息不详。

根据他在扬州写的两首《八声甘州》和两首《江城子》中的自述,可以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时期,李好古怀揣着报国的大志,但却无法获得实现的机会。大约在30岁时,他仍未能够取得功名,于是决定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

根据他的《酹江月》中的描述:“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以看出他中年以后仍然没有得到理想的成就,一直在流浪各地。这表明他在事业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成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宿。

总的来说,李好古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他的生平不详,但根据他的作品和自述,可以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他怀揣着报国的大志,但却无法获得机会,中年以后一直在流浪各地,没有得到理想的成就。

猜您喜欢

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

五代 和凝

斗转星移玉漏频。
已三更,对栖莺。
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
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宋代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