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是一首北宋时期流行的词曲,据说是以骆宾王的绰号命名的。这首词的调子最早见于苏轼的《东坡词》,也有其他几个别名。它采用双调,共四十四字,上下两部分各四句,都使用仄韵。也可以在结尾增加一些衬字,将五言句转化为六言句,因此还有四十五和四十六两种形式。后来宋教坊演变成了《卜算子慢》,共八十九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词的上片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其中的“凉挂”两句描绘了秋月高悬空中,金风轻拂晓云缓移的凉爽景象。而“井上”两句则描绘了井边的梧桐树,虽然看起来还是郁郁葱葱,没有秋天的感觉,但是只要有一片桐叶随风飘落,就能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这部分通过秋叶的落下来暗示了老去的到来,也是词的别名《缺月挂疏桐》的来源。
词的下片则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的“来雁”两句表达了思念之情,而“别燕”一句中的“燕”指的是爱人,可以参考前面的《绛都春》词及其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书信传来的消息似乎已经太迟,自己与爱人的分别又匆匆回归到工作的地方。而“频探”两句则借物喻己,词人多次询问秋天的菊花是否盛开,如果菊花开放,就会散发出花香,令人陶醉。四处弥漫着花香,就像春天又来了一样。这也有暗示希望自己的境况能够改善的意思。下片也有将自己的情况推及他人的意味。
总的来说,《卜算子》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对思念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词中也融入了对自身境况的期望和希望。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人产生共鸣。
《卜算子·凉挂晓云轻》赏析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