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中,时隐时现,我的行装轻便又简单。
到处都能遇到官家的马,鹧鸪满山啼叫声不断。
万里关河都是派行舍,呼卢之声好像响在耳边。
深夜只有一盏寒灯在,盅盅美酒未把愁闷遣。
注释:烟树寒林:笼罩在烟雾与微寒中的树林。
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
行李:即行装。
萧疏:稀稀落落,这里指行装轻便简单。
堠(hòu)长堠短:指行程或长或短。堠,古代驿路旁边记里程的土堆。
逢宫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马。
鹧鸪:鸟名,古人认为它的叫声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五更:古代记时制度,将一夜分为五更,这里泛指夜间。
呼卢:古代博戏的一种,又名“樗蒲”,博具为五木,类似后世的掷色子,用五个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掷出后,五子皆现黑,即为“卢”,是最高之采,掷子时,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卢”。
寂寥:寂寞。
寒:指灯光带有寒意,形容环境的冷清。
沽:买。
《旅行 / 金陵道中》译文及注释详情»
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寒灯和饮酒都是寂寞时的伴侣,寒灯照亮了他的孤独,饮酒帮助他排解了内心的愁苦。这种以酒浇愁的方式,既是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是他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家漂泊的境遇和内心的愁苦,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寂寞和孤独的抗争和排解。整篇诗赏析通过分析诗句的点染和结构,揭示了诗人的写作意图和主题,展示了他对现实困境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旅行 / 金陵道中》赏析详情»
殷尧藩(780—855)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出生在浙江嘉兴。他于唐元和九年(814年)中进士,之后历任永乐县令和福州从事。他曾随李翱一起担任潭州幕府的幕僚,并且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政绩。殷尧藩与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他们也与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人有交往。他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殷尧藩的足迹遍布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他热爱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他的诗集一卷被收录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并传世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殷尧藩共有诗作约100余首,其中包含了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感悟。关于殷尧藩的死亡情况,目前没有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