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要去采荷花,秋天的江面上空荡荡的。夕阳下,一群大雁正在回家。想要把心中的闲愁安顿好,却安顿不好。全都堆在紧锁的眉峰上。
满腹的心事写在红叶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向冬天。秋意越浓,人越伤心。回望高楼,迟迟才回去。此时,一轮新月已早早挂在梧桐上。
注释:唐多令:词牌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亦入高平调。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芙蓉:指荷花。
顿:安置。
著(zhuó)在:放置在。
题红:题诗于红叶之上。唐僖宗时宫女韩氏题诗红叶置御沟中,为卜子于侑所得。后僖宗放宫女,裕适娶韩氏。见《太平广记》;又唐宣宗时卢渥亦有得题诗红叶而娶宫女之事,见《云溪友议》。
秋浓:指的是深秋。
层楼:高楼。
《唐多令·秋暮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以及作者的生活年代。该词的创作年代已不详,但作者生活在宋朝到元朝的改朝换代时期。因此,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身世的感叹,还渗透着时代的忧伤。这首词可以被归类为这样一类作品。 《唐多令·秋暮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这段内容描述了作者在修辞和风格上的独特之处。从风格上看,作者与婉约词派的细腻情思不同,他注重对思想活动和情绪变化的精细描绘,而不过分渲染描绘景物。这种独特之处在于他能够在疏朗的文字中表达真情,在流畅的叙述中隐藏着细腻的情感。 《唐多令·秋暮有感》独特之处详情»
绊之苦闷,实际上蕴含了对整个时代的忧虑和无奈。词中的“秋江”、“画桥”、“层楼”等景物,以及“斜阳”、“新月”等时间指示词,都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寥凄美的秋日景象中。词人通过描绘夕阳、鸿雁等景物,以及运用象征意义丰富的芙蓉、采莲等形象,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词中的“闲愁”、“万恨”等词语,以及对“愁著两眉峰”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痛苦。整首词以流畅、疏朗的笔势展开,情感跌宕起伏,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此外,词中的句式运用和词语选择,也显示出词人对辛弃疾的借鉴和启发。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秋季女子怀念远方人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时代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抑郁之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唐多令·秋暮有感》鉴赏详情»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是宋末元初的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前人认为他的生年可能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而卒年可能在元贞前后,与周密的卒年相差不远。
陈允平年少时曾跟随杨简学习,后来在德祐年间被任命为沿海制置司参议官。他的诗集《西麓诗稿》收录了86首诗歌,而《全宋诗》另外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首,从《诗渊》中辑录了50首,总共有139首诗歌流传至今。
此外,陈允平还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分别收录了86首和123首词。此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但《全宋词》中没有单独辑录这些词,总计共有209首词作。
综上所述,陈允平是宋末元初的文人,他的诗歌和词作品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只能根据前人的推测来暂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