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涌金门:西湖地名。小瀛州:西湖中小岛。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涌金门外小瀛洲。在涌金门外的小瀛洲上。寒食更风流。寒食节更加风雅。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红船满湖演唱歌曲,花外有高楼阁。晴日暖,淡烟浮。晴朗的日子温暖,淡淡的烟雾飘浮。恣嬉游。尽情嬉戏游玩。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三千美女,十二栏杆,一片云彩。
《诉衷情·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涌金门:西湖地名。涌金门是西湖的一个地名,位于西湖的东北部。它是一个古老的门楼,是古代城墙的一部分。涌金门是西湖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小瀛州:西湖中小岛。小瀛州是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西湖的中央。它是一个美丽的岛屿,被绿树环绕,湖水清澈。小瀛州是西湖风景区的一个独特景点,游客可以乘船前往岛上欣赏美景。
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红船是一种彩饰游船,也被称为“画舸”。它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只,通常涂成红色,上面绘有各种图案和花纹。红船常常用于游览西湖,游客可以坐在红船上,欣赏湖光山色,感受浪漫的西湖风情。
《诉衷情·寒食》注释详情»
《小瀛洲·寒食更风流》是一首描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的词。全词以奇丽清婉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空灵美景,是一首构思新颖、立意深刻的佳作。
词的上片以点明地点和时令为开头。首句将西湖比作了“小瀛洲”,将其与海上神山相比,突显了西湖的秀美。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寒食佳节,西湖作为游览胜地,呈现出与平日不同的景象,因此更加风流。这里的“风流”一词本常用于描写人,用来描写湖山,暗示了西湖如同西子一般美丽动人。接下来的几句用疏淡而有味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游湖的情景。将游湖的大船称为“红船”,与“风流”和“小瀛洲”相得益彰。词中还提到了“歌吹”和坐落在湖畔山麓的画楼,通过错位的笔触创造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柔曼的轻纱的景象。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而箫管歌吹的音乐则伴奏着这幅图画。最后的“恣嬉游”三字表达了游春士女之众的盛况。
词的结尾三句以数字领起全篇的精神。词中的“三千粉黛”极写了美人的众多,“十二阑干”描绘了高楼的宽敞。这实际上是词人表达了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词的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通过递减的数目和景象的移动,将形象由繁多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最后达到了“一片云头”的境界,寓意深远。
总的来说,《小瀛洲·寒食更风流》通过奇丽清婉的笔触和疏淡而有味的语言描绘了西湖寒食时节的美景和游人盛况,同时表达了富贵荣华的虚幻和人生的感悟。这首词构思新颖,立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西湖赏析之作。
《诉衷情·寒食》赏析详情»
北宋僧人、词人挥(字师利),本姓张,安州(今湖北安陆)人。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于是弃家为僧。他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由于他经常食用蜜来解毒,人们称他为蜜殊,或者也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的交情非常深厚。
挥曾经应进士科考试,但具体结果不详。他以词作为主要创作形式,作品风格清新明快,充满了豪放的气息。他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词作在当时颇受欢迎,被誉为“挥词”。
然而,徽宗崇宁年间,挥因为某种原因自缢而死,具体细节不详。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