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
百年:指百年人生的一半,即中年。
高秋:指秋天的高峰时期,也可理解为人生的盛年。
天南畔:指在南方的天空边缘。
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
幽怀:指内心的忧愁和思念。
黄花:指秋天开放的花朵,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银蟾:传说中月亮中的蟾蜍,古代常用银蟾来代指月亮。
故向愁人满。招呼诗酒颠狂伴。
故向:因此,所以。
愁人:指有忧愁的人。
招呼:邀请,吸引。
诗酒颠狂伴:指与诗和酒为伴的疯狂欢乐。
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
羽觞:指酒杯。
判无算:无法计算,形容酒量极大。
浩歌:豪迈地歌唱。
箕踞:形容坐姿,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
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卢仝碗:指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以豪放不羁的性格和作品而闻名。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译文及注释详情»
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张伯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在辛未年(1151年)发动了一次起义,以抵抗外族侵略。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在古代文学中,常用银蟾来代指月亮。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箕踞是一种随意而坐的姿态,不拘形式。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巾聊岸是一种不拘束的举止,表示不受约束,自由自在。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是一位唐代诗人,他以玉川子为号,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注释详情»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是一首描写词人内心忧愁与不平的词作。词人在四十九岁时被排挤出朝廷,被迫留在南方十三年之久,因此称自己已经度过了百年强半。尽管是秋高气爽的时节,词人却感到被抛置在天涯海角,无法享受赏月和观菊的快乐。此外,奸贼当道,国家动荡,词人时常为此忧心忡忡。这首词中的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的感慨与忧愤。
词中的“高秋”指的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与谢眺的《奉和随王殿下》诗中的“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相呼应。词人的内心忧愁被比喻为黄花乱飞,使他更加痛恨皓月,因为皓月的存在更加凸显了他的愁绪。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婉转曲达的手法,与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等作品中的埋怨相似。
下片中,词人转而写自己借酒茶来解愁的情景。他招呼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喝酒,他们喝得狂热而放纵,不计杯数。他们放声高歌,摆脱了文雅的束缚,箕踞而坐,将头巾推到后脑勺露出前额。这种颠狂的态度实际上是内心忧愁的外在表现。词人认为,唯有借酒来忘却内心的忧愤与不平,才能解除忧愁。
整首词通过描写词人内心的忧愁与不平,以及借酒来解愁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己无法实现抗金复国的激愤。这首词以婉转曲达的手法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赏析详情»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是南宋时期的爱国名臣和文学家。他出生在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
胡铨是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一起被誉为“南宋四名臣”。他在政治上表现出忠诚和正直的品质,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著有《澹庵集》等传世之作。
胡铨于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追赠通议大夫,并被谥号为“忠简”。他的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尊敬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