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八月辞故里 \ 将入武林》原文赏析

  • jiǎ
    chén
    yuè
    \
    jiāng
    lín
  • [
    míng
    dài
    ]
    zhāng
    huáng
    yán
  • guó
    wáng
    jiā
    zhī
    西
    tóu
    yǒu
    shī
  • yuè
    shuāng
    xuán
    shì
    qián
    kūn
    bàn
    yuè
    jiā
  • cán
    jiāng
    shǒu
    fēn
    sān
    gǎn
    weí
    dān
    xīn
    jiè
    zhī
  • chē
    dōng
    zhè
    tāo
    shǔ
    chī

原文: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相关标签: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去哪里呢?西子湖畔有我可以效仿的人。(于谦和岳飞的墓都在西湖边)于谦的功绩可以与日月同辉,岳飞曾经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为他在西湖边建了祠庙。很惭愧,我抗清复明的大业未能成功,手无寸功,但我想和这两位一起葬在一起。我凭借一颗赤诚之心,想在西子湖畔找到一个安息之地。将来有一天,当许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狂涛难道是葬在鸱夷里的伍子胥所化的吗?

注释: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
乾坤句:乾坤,天地。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
赤手:空手。
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怒涛句:鸱夷,革囊,《国语》:吴国忠臣申胥(伍子胥)死谏吴王,吴王不悦,“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后人传说,伍子胥尸体投江之日,天也被激怒了,江潮特别汹涌,也有说怒潮是伍子胥的忠魂所化。 《甲辰八月辞故里 \ 将入武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甲辰八月辞故里》是一首诗,是张煌言在1664年的八月份创作的。当时,张煌言被俘并被押送到鄞县,随后又被解送到杭州。在他即将离开的时候,有几千人来为他送行。张煌言在离别故乡的父老们之前,毅然决然地前往杭州就义。在他离开之际,他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 《甲辰八月辞故里 \ 将入武林》创作背景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内容进行解读。诗题为《辞故里》,诗人张煌言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意识和豪壮情怀。诗的开头点题,提到了辞别故乡、前往杭州的行程,并表明了效法民族英雄于谦和岳飞,将灵魂归于西湖的愿望。接下来的两联继续展开了对于于谦和岳飞的景仰之情,并为自己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诗的结尾是情感发展的高潮,充满了慷慨悲壮的气息,令人心潮澎湃。 《甲辰八月辞故里 \ 将入武林》简析详情»

明代诗人张煌言的照片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出生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汉族。他是南明时期的儒将和诗人,也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在崇祯时期,他考中举人,并且担任过南明兵部尚书的官职。然而,后来他被清军俘虏,并遭到杀害。在就义之前,他写下了一首名为《绝命诗》的诗作。他被追谥为忠烈,并被收录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

张煌言的诗文大多是在他的战斗生涯中创作的。这些作品质朴悲壮,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爱国热情。他的诗集《张苍水集》流传至今。他与岳飞、于谦一起被称为“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他撰写了传记,《明史》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他被追谥为忠烈,并入祀忠义祠。

猜您喜欢

春江花月夜,值微雨

明代 张煌言

春光何处不迷离,江月江花带雨时。
玉晕浮波千万里,檀痕浸水两三枝。
人行濠濮清辉湿,天入沧浪翠霭奇。
若使扁舟乘夜去,暗香疏影更相宜。

长相思 秋

明代 张煌言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
故国盟,故国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辛丑秋虏迁闽浙沿海居民,壬寅春余舣棹海滨

明代 张煌言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厦;
今年旧燕来,旧垒多败瓦。
问主人,呢喃泪盈把。
画梁不可望,画舫聊相傍。
肃羽恨依栖,衔呢叹飘飏。
自言“昨辞秋社归,
北来春社添恶况。一处靡芜兵燹红,
朱门那得还无恙!最怜寻常百姓家,
荒烟总似乌衣巷。”
君不见,晋室中叶乱五胡,
烟火萧条千里孤;春燕巢林木,
空山啼鹧鸪。只今胡马复南牧,
江村古木竄鼪鼯。万户千门徒四壁,
燕来亦随樯上鸟。海翁顾燕且太息,
风帘雨(左巾右莫)胡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