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曾经留下宋玉的旧衣裳,引起了巫山神女在梦中增添香气。
注释: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作家,传说他长得很帅,风流倜傥。
巫山指的是神女。
云雨无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私情。
楚襄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他是楚怀王的儿子。
《赠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赠人》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无法确定具体的赠诗对象和创作时间,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可以推测这位诗人所赠之人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失恋男子的同情和理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对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伤感的洞察力。诗人可能是在观察这位男子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后,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并决定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他的关怀。
这位失恋男子可能经历了一段感情的破裂,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他可能曾经深爱着一个女子,但最终却失去了她。这种失恋的痛苦使他变得多情而伤感,他可能在寻找一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和寻求安慰。
诗人通过这首诗向这位失恋男子传递了一种温暖和安慰的情感。诗中可能包含了对他的鼓励和希望,希望他能够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诗人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诗,让他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人在关心他,愿意与他分享他的痛苦和快乐。
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受到这位男子的痛苦和伤感后,用心地创作而成。诗人可能是在观察他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后,深入思考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他的关怀。
总之,这首《赠人》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诗人通过这首诗向他传递了温暖和安慰的情感,希望他能够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
《赠人》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根据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创作而成的。典故中,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梦遇了巫山神女。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便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时,也在梦中会过神女。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即用了宋玉梦遇神女的情节。诗人将失恋男子比作宋玉,将他所爱的女子比作神女。首句以“衣裳”喻文采,表达了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与宋玉相似。次句接着说,他“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神女因为宋玉的文采风流而对他产生向往之情,主动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诗中的“惹得”一词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则真诚地劝告朋友,表达了深情。虽然“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有些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
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典故的运用。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容易直接表达,但也最忌直露。这首诗通过借用典故的方式,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增添了许多韵味。
《赠人》赏析详情»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他在澧县仙眠洲有一处古迹名为“水竹居”,据旧志记载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是一位极有诗才的诗人,他居住在沅湘地区,崇拜屈原和宋玉,他的诗作写得十分出色。《湖南通志·李群玉传》中称赞他的诗歌“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关于他的生平,根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的记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然而,他只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就放弃了。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次创作诗词。李群玉“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了自己的三百篇诗歌。唐宣宗“遍览”了他的诗作,称赞其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予他“锦彩器物”,并授予他“弘文馆校书郎”的官职。三年后,他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在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综上所述,李群玉是唐代一位出生于澧州的诗人,他的诗才非常出众。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但后来放弃了。在宰相裴休的邀请下,他再次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向皇帝献上了三百篇。他的诗歌被唐宣宗称赞为异常高雅,获得了官职和荣誉。然而,他最终选择辞去官职回归故乡,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第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