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二小松》原文赏析

  • shū
    yuàn
    èr
    xiǎo
    sōng
  • [
    táng
    dài
    ]
    qún
  • shuāng
    yōu
    chū
    fán
    chén
    shǔ
    qiū
    yān
    èr
    chǐ
    lín
  • cóng
    jìng
    chuāng
    wén
    yùn
    qín
    shēng
    cháng
    bàn
    shū
    rén

原文: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相关标签:咏物松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两株小松为这普通的小院增添了一抹幽趣之色,小松初生的枝叶如堆烟般挂在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便有了松声竹韵,如古琴般悦耳,在读书之余更添了一份清幽。

注释: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两株小松为这普通的小院增添了一抹幽趣之色,小松初生的枝叶如堆烟般挂在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便有了松声竹韵,如古琴般悦耳,在读书之余更添了一份清幽。

注释:秋烟(qiū yān):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书院二小松》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的“书院”元素。整首诗以小松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小松的神韵和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小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体上,这首诗富有独创性,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书院二小松》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李群玉的照片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他在澧县仙眠洲有一处古迹名为“水竹居”,据旧志记载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是一位极有诗才的诗人,他居住在沅湘地区,崇拜屈原和宋玉,他的诗作写得十分出色。《湖南通志·李群玉传》中称赞他的诗歌“诗笔妍丽,才力遒健”。

关于他的生平,根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的记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然而,他只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就放弃了。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次创作诗词。李群玉“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了自己的三百篇诗歌。唐宣宗“遍览”了他的诗作,称赞其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予他“锦彩器物”,并授予他“弘文馆校书郎”的官职。三年后,他辞去官职回归故里,在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综上所述,李群玉是唐代一位出生于澧州的诗人,他的诗才非常出众。他曾经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但后来放弃了。在宰相裴休的邀请下,他再次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并向皇帝献上了三百篇。他的诗歌被唐宣宗称赞为异常高雅,获得了官职和荣誉。然而,他最终选择辞去官职回归故乡,去世后被追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猜您喜欢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唐代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五情

唐代 曹邺

野雀空城饥,交交复飞飞。
勿怪官仓粟,官仓无空时。

南征怨

唐代 曹邺

万浪东不回,昭王南征早。龙舟没何处,独树江上老。
吾欲问水滨,宫殿已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