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芳草平沙》原文赏析

  • shā
    xíng
    ·
    fāng
    cǎo
    píng
    shā
  • [
    yuán
    dài
    ]
    zhāng
    zhù
  • fāng
    cǎo
    píng
    shā
    xié
    yáng
    yuǎn
    shù
    qíng
    táo
    jiāng
    tóu
    zuì
    lái
    shàng
    lán
    zhōu
    jiāng
    chóu
    jiāng
    rén
  • báo
    liè
    dōng
    fēng
    yāo
    xié
    luò
    míng
    cháo
    chóng
    chuī
    shēng
    yún
    hóng
    xiǎo
    lóu
    kōng
    chūn
    guāng
    dào
    xiāo
    hún
    chù

原文: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相关标签:婉约送别写景离情踏莎行

译文及注释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平沙:旷野。将:送。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注释:
1. 芳草平沙:指美丽的草地和平坦的沙地。
2. 斜阳远树:夕阳斜照下的远处的树木。
3. 无情桃叶江头渡:桃叶随波漂流,无情地渡过江头。
4. 醉来扶上木兰舟:喝醉后被人扶上木兰舟。
5. 将愁不去将人去:既要把愁事抛开,也要离开这个地方。
6. 薄劣东风:指微弱而不好的东风。
7. 夭斜落絮:娇嫩的柳絮斜飘落下。
8. 明朝重觅吹笙路:明天再去寻找吹笙的路。
9. 碧云红雨小楼空:碧蓝的天空下红色的雨点,小楼空无一人。
10. 春光已到销魂处:春天的美景已经到了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 《踏莎行·芳草平沙》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①平沙:旷野。- 平沙指的是一片没有起伏的沙地,没有植被和建筑物的荒凉地带。

②将:送。- 将在这里表示把某物送给某人,将其交给对方。 《踏莎行·芳草平沙》注释详情»

评解

这篇评解描述了一首暮春送别词的内容。诗的上片描写了在江头送别的情景。诗人扶醉登上船,当人离去后,只有“愁”留在原地。下片描写了别后的情景。落花飞舞,东风轻柔。春光即将消逝,人已离开,楼空无人。整首诗凄婉而缠绵,表达了作者无法尽情表达的情感。 《踏莎行·芳草平沙》评解详情»

张翥

张翥(1287~1368)是元代的一位诗人,字仲举,出生于晋宁(今山西临汾)。他年少时四处游荡,后来跟随著名文人李存学习,非常勤奋。由于他的父亲调官到杭州,他有机会跟随仇远学习,因此他的诗文写得非常出色,逐渐有了名气。

张翥曾经有一段时间隐居在扬州,直到至正初年(1341年)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他升至翰林学士承旨的职位。除了诗歌创作,张翥还在政治和教育领域有所贡献。他在元代的文化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于张翥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猜您喜欢

凤箫吟·锁离愁

宋代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宋代 陆叡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悰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盟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清代 蒋士铨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
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