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离愁萦绕,看着眼前连绵无际的春草,想起与心上人同游时它们还刚在路边吐出香馨。闺中人想到心上人要远行,暗暗地流下泪珠,哽咽着目送远去的车轮。人已远去她还痴痴地张望,可见到的已是重重远水、片片孤云。她又登楼极目远望,但望穿秋水也难见游子踪影。
伤心啊伤心,自从池塘分别后无日不黯然销魂。想当年同游的地方连绿草都妒忌她的罗裙。那时候他携着她的手,在花丛柳絮之中,在翠绿香茵上信步徜徉。如今她的容颜虽已渐渐老去,但心中情意仍像芳草一样年年常新。她要再游遍绿野,忘情嬉戏酣饮,不辜负这珍贵的年少青春。
注释:
凤箫吟:词牌名。
陌上初熏:路上散发着草的香气。陌:道路。熏:花草的香气浓烈侵人。
绣帏:绣房、闺阁。
暗垂珠泪:暗暗落下一串串珠露般的眼泪。
王孙:这里指送行之人。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绿妒轻裙:轻柔的罗裙和芳草争绿。
恁(nèn):那。恁时:即那时、彼时。素手:指女子洁白如玉的手。
香茵:芳草地。
《凤箫吟·锁离愁》译文及注释详情»
此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幅别离的场景,以及对离别的思念和回忆。词人通过描写游子远归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别离的痛苦和眷恋之情。
文章的上片以游子远归为开端,描述了游子匆匆离去的情景。词人运用江淹《别赋》中的句子“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来形容游子离别时的情感。词人通过描写碧草和离别者的眼中所见,表达了离愁的深刻。
接着,文章转到游子旅途中的经历。词人描写了游子行走于芳草和云水之间,表达了他对思妇的思念之情。词人运用“孤”字来暗示他对思妇的思念。接下来,词人描写了思妇独自站在危楼上,望着远方的碧色,却无法看到游子的身影。这里运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表达了思妇的别恨之情。
下片回忆起过去的时光。词人引用了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达了对过去同游的回忆和别离的感慨。词人描述了当年思妇的美丽和引人注目的形象,以及对她的怀念之情。
最后,词人再次回忆过去的时光。他描述了当年的美好景象,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词人表达了自己年华渐老,只有芳草依旧的心情。
整篇文章通过描写别离的情景和对离别的思念和回忆,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痛苦和眷恋之情。同时,词人运用了拟人手法和引用名句,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和情感深度。
《凤箫吟·锁离愁》鉴赏详情»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后迁徙雍丘(今河南杞县)。他是韩绛、韩维的弟弟。庆历二年,他中进士。在英宗时期,他担任淮南转运使,而在神宗时期,他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后来又进知枢密院事。他还曾经出使西夏。哲宗登基后,韩缜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但后来被罢免知颍昌府的职务。绍圣四年,韩缜去世,享年七十九岁,被追谥为庄敏,并被封为崇国公。《宋史》和《东都事略》都有关于他的传记。《全宋词》中收录了他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