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原文赏析

  • mán
    ·
    jiāng
    chéng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 [
    sòng
    dài
    ]
    xùn
  • jiāng
    chéng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kān
    duì
    jiǔ
    cháng
    tíng
    bié
    xiū
    zuò
    duàn
    cháng
    shēng
    lǎo
    lái
    leì
    qīng
  • fēng
    gāo
    fān
    yǐng
    sòng
    zhōu
    hén
    jǐn
    shí
    lái
    xūn
    fēng
    yàn
    huí

原文: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相关标签:离情菩萨蛮

鉴赏

以说,这首《菩萨蛮》是一首表达词人内心痛苦和忧虑的送别之作。词人身处乱世之中,面对金兵的侵略和国家的危机,他不得不将妻子送往南方避难。词中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词人和妻子在长亭上相别,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溢于言表。词人用“不堪对酒”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无法忍受妻离子散之苦和国破家亡之痛。妻子泪如瀑布,悲声漫江,词人劝妻子不要再哭泣,因为他自己已经没有泪水可以流出。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极度悲愤和无奈。词的下片描绘了词人目送妻子离去的情景,词人站在江岸上,目送着妻子的船影远去。词人希望妻子能够早日离开危险的地方,但又难舍难分。最后两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表达了词人对妻子归期难定的担忧和对生死未卜的忧虑。整首词以深沉的悲愤之情和忧虑之意,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和家庭的关切和担忧,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有民族气节的官吏的坚定立场和忠诚精神。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李弥逊的照片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他于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后在高宗朝担任过中书舍人和户部侍郎职务。然而,由于他反对议和并得罪了秦桧,他最终请求退隐归田。

晚年,李弥逊隐居在连江西山(今属福建)。他的词作多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风格豪放。他的代表作品有《筠溪乐府》,至今保存下来的词作有80余首。除了词作,李弥逊还有其他文学作品,但目前所知不多。

关于李弥逊的生平和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充以下内容:

1. 李弥逊在进士考试中获得了高分,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在官场上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由于他的反对立场和与秦桧的冲突,最终选择了退隐归田。

2. 李弥逊的词作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他的词风豪放,语言直接,富有激情和力量。

3. 《筠溪乐府》是李弥逊最著名的词集之一,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代表作品。这些词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反映了他对乱世的痛苦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4. 李弥逊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生动,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词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李弥逊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词人,他的词作以抒发乱世时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猜您喜欢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宋代 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猛虎行

魏晋 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门有车马客行

魏晋 陆机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
念君久不归,濡迹涉江湘。
投袂赴门涂,揽衣不及裳。
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借问邦族间,恻怆论存亡。
亲友多零落,旧齿皆凋丧。
市朝互迁易,城阙或丘荒。
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
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