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记室夜别》原文赏析

  • sòng
    shěn
    shì
    bié
  • [
    nán
    beǐ
    cháo
    ]
    fàn
    yún
  • guì
    shuǐ
    chéng
    fēn
    chǔ
    shān
    qīng
    xiǎo
    yún
  • qiū
    fēng
    liǎng
    xiāng
    yuàn
    qiū
    yuè
    qiān
    fēn
  • hán
    zhī
    níng
    gòng
    cǎi
    shuāng
    yuán
    xíng
    wén
  • mén
    luó
    zhèng
    zhé
    guì
    fāng
    jūn

原文: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相关标签:送别感伤思念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地点是郢州(今湖北武汉附近)。萧赜担任郢州的军政工作,范云与他的父亲范抗一起在郢府。沈约也在郢府,与比他年轻十岁的范云成为了好朋友。几年后,沈约调到了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担任征西记室参军。这首诗是在沈约和范云分别之时创作的。 《送沈记室夜别》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范云的这首诗并不是以悲伤的情绪来表达离别,而是以清新流丽的笔调勾勒出送别时的静谧和安详的环境。诗中的“桂水”并非特指某一条水,而是用来形容水的芳香。范云通过这一词来渲染送别场面的温馨。他并没有详细描写送别时的情景和人们的心理活动,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天明登程的想象。他用“楚山”代指郢州和荆州,表达了启程时晴空万里、天朗气清的情景。这首诗展现了少年人的清新洒脱,而不是凄切悲伤。然而,中国人重视友情,朋友的离别总会带来一些哀愁。诗中的“秋风两乡怨”和“秋月千里分”分别表达了两地相思之怨愁和二人心灵之相通。接下来的几句则回忆了二人过去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和别后独自旅程的寂寥。虽然诗中没有直接写出送别的场景,但通过写景、写情和写事,诗中暗涉了离别的主题。 《送沈记室夜别》鉴赏详情»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

范云的家族背景较为显赫,他是范缜的弟弟,范孝才的父亲。

范云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诗词作品多以豪放洒脱的风格为主,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范云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南朝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范云体”。

范云的生平事迹并不详细,但据传他在503年去世。他的离世给南朝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后人视为南朝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总结起来,范云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诗词创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作品风格豪放洒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传于503年去世。

猜您喜欢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

唐代 王仁裕

彩仗拂寒烟,鸣驺在半天。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巅。
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前程问成纪,此去尚三千。

遇放猿再作

唐代 王仁裕

嶓冢祠前汉水滨,饮猿连臂下嶙峋。渐来子细窥行客,
认得依稀是野宾。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粱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

题麦积山天堂

唐代 王仁裕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
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