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黄河的水流湍急而且浑浊,它盛大的水势无法阻挡。
用桧木制作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只有松木制成的坚船才能胜任。
空荡荡的院落里放着旧木头,荒地上留着旧土埂。
这里看不到行人的踪迹,只能看到狐狸和兔子的出没。
我想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浑浊的水何时才能变清啊?
注释:迅:快速,急速。
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陵:超过,越过。
桧(guì)楫:用桧木制作的桨。桧木是一种坚硬的木材,桧楫指非常坚固的船桨。榜(bǎng):船桨。
胜:胜任,担当。《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溜漶,桧楫松舟。”
空庭:指空荡荡的院子,表示荒芜冷寂。偃:倒伏。
故塍(chéng):过去的田埂。
兴:奔跑,这里指狐狸和兔子的奔跑。
河上老:古代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
何:何时。澄:变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次变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渡黄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作者在永明十年(492年)出使北魏途中的经历。北魏时期,魏都位于平城(今山西大同),而黄河则流经北魏境内。因此,作者需要渡过黄河向北前进。这首诗的创作目的是描写作者在渡过黄河前后所见所感,并表达他对国家统一和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时间和地点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主题。 《渡黄河》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分析。这首诗以渡河为主题,通过描写黄河的气势和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渡河的危险和困难的感受。接着,诗中描写了岸畔的景象,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表现了村庄的破败和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作者通过描写狐兔横行,表达了对异族统治者的愤慨。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表达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之情。整篇赏析通过对诗中各个细节的解读,分析了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指出了这首诗在南朝诗歌中的独特性和价值。 《渡黄河》赏析详情»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
范云的家族背景较为显赫,他是范缜的弟弟,范孝才的父亲。
范云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他的诗词作品多以豪放洒脱的风格为主,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范云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南朝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范云体”。
范云的生平事迹并不详细,但据传他在503年去世。他的离世给南朝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后人视为南朝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总结起来,范云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诗词创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作品风格豪放洒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据传于503年去世。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柂以漕渠,轴以昆岗。
重关复江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
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
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
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
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
坛罗虺蜮,阶斗麕鼯。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饥鹰厉吻,寒鸱吓雏。
伏暴藏虎,乳血飡肤。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
白杨早落,寒草前衰。
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孤篷自振,惊沙坐飞。
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
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
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
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