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出关见桃花》原文赏析

  • fēng
    liú
    ·
    chū
    guān
    jiàn
    táo
    huā
  • [
    qīng
    dài
    ]
    zhāng
    huì
    yán
  • hǎi
    fēng
    chuī
    shòu
    dān
    lěng
    yuè
    chū
    guān
    kàn
    jìn
    sài
    yuán
    jīng
    shā
    beǐ
    zǒu
    shān
    qīn
    míng
    dié
    zhàng
    dōng
    hái
    rén
    zài
    liǔ
    róu
    yáo
    dìng
    cǎo
    duǎn
    绿
    yìng
    nán
    shù
    táo
    huā
    xiàng
    rén
    xiào
    tuí
    yuán
    duǎn
    duǎn
    shuǐ
    wān
    wān
  • dōng
    fēng
    zhī
    duō
    shào
    chéng
    sān
    yuè
    fāng
    shān
    weí
    xún
    chūn
    jiào
    yuǎn
    chūn
    lán
    niàn
    róng
    gēng
    rén
    chù
    jīng
    fēng
    néng
    duō
    fān
    西
    lái
    驿
    shǐ
    使
    chūn
    kàn

原文: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相关标签:婉约边塞桃花惜春咏物风流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风吹着我的痩骨,我衣裳单薄,有些寒冷。四月初,我离开京都,到了山海关。望见到处都是关塞的墙垣,飞沙北走;山势向渤海延伸,层峦向东方展开。人迹何在?只见柳树的柔条摇摆不定,草很短,难以形成一片绿色。乍见一树桃花。独自向我微笑。它旁边有短短的颓垣,一湾一湾的曲水。

三月末的山海关,不知有多少东风,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使我的良好念头一扫而光。我远来此地不是为了寻春,也未尝可惜(辜负)春尽,只是深深地念记着这树桃花,玉容寂寞,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还能经受住几番风吹雨打?还能坚持多久?我也想折一枝桃花,通过西来的驿使,寄给我家乡的亲友,看看关外的春花。

注释:
风流子:词牌名。又名《内家娇》。双调,一百一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塞垣(yuán):指塞外,古代称长城以北为塞外。垣:墙。
溟(míng)渤:指渤海。侵:近。
叠障:此处指长城。叠:重叠。障:指在边塞险要处作防御用的城堡。还:环。
删:削除。
春阑:春残。
玉容:指桃花。
欲附:打算托附。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以下是对内容的整理和补充注释:

①塞垣:指长城以北的边境地区,古代称为塞外。垣指墙壁或围墙。

②溟渤:指渤海,是中国东北沿海的一个大海湾。侵表示靠近或接近。

③叠障:此处指长城,因为长城是由多个城堡和防御工事组成的,所以用叠来形容。障指在边塞险要处建造的城堡或防御工事。还表示环绕。

④删:指删除或削减。

⑤春阑: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阑指时光的尽头或边缘。

⑥玉容:指桃花,因为桃花的花瓣娇嫩如玉。

⑦欲附:表示打算依附或依靠。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嘉庆五年(1800年),是清朝乾隆帝的孙子嘉庆帝在位的第五年。在这一年,张惠言受命前往盛京(即沈阳),为乾隆帝追封圣号玉宝而篆刻印章。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山海关外,时间是四月。当时,京师的花朵已经凋谢殆尽,而山海关外的桃花却依然盛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惠言创作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立意正是以此为基础。作者通过对比京师和山海关外的花卉情况,表达了对京师群芳凋谢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关外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过描绘花卉的生命之美,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珍贵的理解。

这篇创作背景中的山海关外,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四月的时候,正是春天的季节,大地万物复苏,桃花盛开。而京师则已经过了花开花谢的季节,花朵凋谢,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沉寂。作者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这篇创作背景中的张惠言是一位篆刻家,他受命前往盛京为乾隆帝追封圣号玉宝而篆刻印章。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它以刻划文字为主要形式,通过刀法的运用,将文字刻在印章上。张惠言作为一位篆刻家,他的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自然界的景观和人生的感悟。这篇创作背景中的词正是他在山海关外创作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嘉庆五年,张惠言奉命前往盛京篆刻印章。他在山海关外创作了这首词,通过对京师和关外花卉情况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珍贵的理解。这篇创作背景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展示了篆刻家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到孤寂,反而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它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人们,即使在边塞的寒冷和荒凉中,也能找到一丝美好和生机。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写桃花的美丽和娇艳,进一步强调了它的特殊意义。桃花“红”得鲜艳,宛如火焰般燃烧;桃花“白”得娇嫩,宛如雪花般纯洁。红与白的对比,使桃花更加鲜明夺目。而“花开不败”一句,则表达了桃花的坚强和顽强,即使在边塞的恶劣环境下,它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最后两句,“笑春风”和“笑破愁眉”,则是对桃花的再次赞美。桃花的笑容如春风一般温暖,能够驱散人们的忧愁和烦恼。它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整首词以桃花为主题,通过描写边塞的荒凉和寒冷,以及桃花的美丽和坚强,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春天的向往和渴望。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特殊景色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词中的意象生动鲜明,语言简练优美,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赏析详情»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是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出生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他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后担任编修官职。他年少时就擅长写词和赋,对易学有深入研究,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誉为“乾嘉易学三大家”。他还曾编辑《词选》,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之作,同时也著有《茗柯文集》。

然而,关于张惠言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我所了解的资料并没有提及。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专业著作。

猜您喜欢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

宋代 王之道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见十里长堤,数声啼F774,至今清泪,襟袖斓斑。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

风流子

宋代 陈允平

阑干休去倚,长亭外、烟草带愁归。正晓阴帘幕,绮罗清润,西风环佩,金玉参差。深院悄,乱蝉嘶夏木,双燕别春泥。满地残花,蝶圆凉梦,半亭落叶,蛩感秋悲。
兰屏余香在,销魂处、憔悴瘦不胜衣。谁念凤楼当日,星约云期。怅倦理鸾筝,朱弦空暗,强临鸳镜,锦带闲垂,别后两峰眉恨,千里心知。

风流子

宋代 蔡伸

韶华惊晼晚,青春老、倦客惜年芳。庭樾荫浓,半藏莺语,畹兰花减,时有蜂忙。粉墙低,嫩岚滋翠葆,零露湿残妆。风暖昼长,柳绵吹尽,淡烟微雨,梅子初黄。
洛浦音容远,书空漫惆怅,往事悲凉。无奈锦鳞杳杳,不渡横塘。念蝴蝶梦回,子规声里,半窗斜月,一枕余香。拟待自宽,除非铁做心肠。

风流子

宋代 朱敦儒

吴越东风起,江南路,芳草绿争春。倚危楼纵目,绣帘初卷,扇边寒减,竹外花明。看西湖、画船轻泛水,茵幄稳临津。嬉游伴侣,两两携手,醉回别浦,歌遏南云。
有客愁如海,江山异,举目暗觉伤神。空想故园池阁,卷地烟尘。但且恁、痛饮狂歌,欲把恨怀开解,转更销魂。只是皱眉弹指,冷过黄昏。

风流子(范觉民生日)

宋代 王之望

江国东风早,芳菲又、迤逦报寒梅。正元气孕和,小春归候,数丁千载,喜动三台。向此际,上天开景运,王国产英材。想崇岳洞天,暗书苔藓,海山烟雨,空锁楼台。
煌煌天人表,琼林与瑶树,照映庭槐。中有丽天星斗,惊世风雷。况朱颜绿发,年光鼎盛,绣裳华衮,人望归来。好对玳筵满举,眉寿觥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