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满城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
芳径:芳,此处指花卉。径,小路。芳径,花间小道。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差池:参差不齐。
省:明白,醒悟。
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呢喃:一指燕鸣声。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讯,讯息,消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双双燕·满城社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
(双双燕:南宋时期的词人史达祖创作了一首名为《梅溪词》的词曲,其中咏双燕,后来这个曲调就以此为名。)
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社雨: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是古代在立春和立秋后不久举行的祭祀土神的活动,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
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
(红楼:古代用来指闺秀女子的居所。)
芳径:芳,此处指花卉。径,小路。芳径,花间小道。
(芳径:芳指花卉的香气,径指小路,芳径即指花间的小道。)
旧垒:旧,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堆砌物,此处借指燕巢。旧垒,此处当解为“旧燕巢”。
(旧垒:旧指陈旧、过时,与“新”相对。垒指堆砌物,这里借指燕子的巢穴,旧垒即指陈旧的燕子巢穴。)
商量:谋划或讨论事情。
(商量:指谋划或讨论事情。)
雕檐:雕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雕檐:指雕刻有图案的精美屋檐或门窗。)
差(ci)池:参差不齐。
(差(ci)池:指参差不齐。)
省(xing):明白,醒悟。
(省(xing):指明白、醒悟。)
丝魂絮影:丝,此处谓柳丝,絮,此处谓柳絮。
(丝魂絮影:丝指柳树的细丝,絮指柳树的絮状花朵。)
落红残粉:落红,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我国古代诗词常指凋谢之花。
(落红残粉:落红指落下的花瓣,我国古代诗词常用来指落花。残粉指凋谢的花朵。)
不住: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不住:指不停地、没完没了地。)
呢喃:一指燕鸣声。一指低声絮语。
(呢喃:一指燕子的鸣叫声。一指低声细语。)
交讯:交,相互交往、连接。讯,讯息,消息。交讯:互相传达消息。
(交讯:指相互交往、连接。讯指消息、讯息。交讯即指互相传达消息。)
闲听:听得悠闲、惬意。
(闲听:指悠闲、惬意地听。)
阑:栅栏一类的遮栏物。
(阑:指栅栏一类的遮栏物。)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睡”的意思。双暝,“双眠”的意思。
(双暝:暝原意为日暮、天黑,这里通“眠”,即指睡眠的意思。双暝即指双人一同入眠的意思。)
《双双燕·满城社雨》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张惠言的《双双燕》词进行的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介绍了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和美丽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受到人们的喜爱。然后提到了史达祖的《双双燕》词,以及张惠言对其的传承和创新。文章指出,张惠言作为清代文学宗师,始终追求独立和创新,他的《双双燕》词展示了他独特的心性和别出心裁的艺术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他孤苦漂泊的人生遭际。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词中描绘的情景。在农历一月底二月初的“春社”时节,燕子无家可归,因为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它们又要开始新的漂泊。然而,燕子却不知道家在何方。春天的花朵和杨柳隔断了通向思妇居住的小径,燕子找不到栖息或再筑新巢的地方。文章通过描写燕子的迟疑彷徨和寻找旧巢的过程,表达了燕子的漂泊与孤独的心境。
最后,文章提到燕子之间的亲昵和恩爱,它们不停地呢喃,似乎在交换着意见,又似乎在互倾衷肠。燕子的恩爱关关鸣声吸引了黄莺的注意。然而,尽管燕子恩爱,但它们的漂泊生涯比不上鸳鸯在水池画栏傍双栖双眠的宁静和温馨。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情景的描写和对燕子漂泊与孤独心境的分析,展示了张惠言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双双燕·满城社雨》赏析详情»
张惠言(1761~1802)是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出生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他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后担任编修官职。他年少时就擅长写词和赋,对易学有深入研究,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誉为“乾嘉易学三大家”。他还曾编辑《词选》,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之作,同时也著有《茗柯文集》。
然而,关于张惠言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我所了解的资料并没有提及。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专业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