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
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
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清洁的意思,这里指清除道路上的尘土,使车辆行驶顺畅。
马嚼子:马的嚼子,用来控制马的方向和速度。
车钩心:车辆的连接部分,用来连接马和车辆。
密层层:密密麻麻的样子。
快乐:引诱、吸引。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和《汉书》版本传成句而题名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一些方面的不良行为,如迷信神仙、奢靡侈费、贪恋女色、沉湎于游猎等,使得他并不输给昏君。文章提到了司马相如曾经作为武帝的随从行猎长杨宫,武帝不仅迷恋驰逐野兽的游戏,还喜欢亲自搏击熊和野猪。司马相如为了劝谏武帝,写了这篇谏猎书呈上。文章中提到,司马相如的劝谏与奉承结合得相当得体,武帝看了也称赞其为“善”。
这篇文章通过揭示汉武帝的一些不良行为,展现了他在某些方面与昏君相似的一面。文章中提到了武帝迷信神仙、奢靡侈费、贪恋女色、沉湎于游猎等问题,这些行为使得他在治理国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司马相如作为武帝的随从,亲眼目睹了武帝迷恋驰逐野兽的游戏以及亲自搏击熊和野猪的情景。为了劝谏武帝,司马相如写了这篇谏猎书,通过委婉的劝谏和适度的奉承,使得武帝对其表示赞赏。
这篇文章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文章通过对汉武帝的不良行为的揭示,展现了他在某些方面与昏君相似的一面。这种揭示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也是对统治者的警示。通过对武帝的负面形象的呈现,文章提醒人们要警惕统治者的个人欲望和不良行为对国家和民众的影响。
其次,文章通过提到司马相如的劝谏,展示了他在劝谏武帝方面的智慧和能力。司马相如既能委婉地劝谏,又能适度地奉承,使得武帝对其表示赞赏。这种劝谏的方式不仅展示了司马相如的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劝谏方法。
最后,文章通过对司马相如的劝谏书的赞赏,强调了劝谏的重要性。劝谏是对统治者的一种贡献,也是对国家和民众的一种保护。通过对司马相如劝谏书的赞赏,文章呼吁人们要勇于劝谏,为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着想。
总之,这篇文章通过对汉武帝的不良行为和司马相如的劝谏的揭示,展现了统治者的个人欲望和不良行为对国家和民众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劝谏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也是对统治者的警示,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劝谏方法。
《上书谏猎》赏析详情»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也有一说他是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司马相如以其出色的辞赋才华而闻名,被誉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和辞宗。
在景帝时期,司马相如担任武骑常侍,但因病而被免职。他的代表作品是《子虚赋》,这篇赋文词藻华丽,结构宏大,被后人称为赋圣。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他们的爱情故事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同一个专节中评述,称赞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不亚于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生平和贡献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辞赋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他的才华和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树立了榜样,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据史书记载,司马相如去世于前1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