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原文赏析

  • chūn
    qíng
  • [
    míng
    dài
    ]
    wáng
    shǒu
    rén
  • lín
    xià
    chūn
    qíng
    fēng
    jiàn
    gāo
    cán
    xuě
    duō
  • yóu
    rǎn
    rǎn
    huā
    zhī
    jìng
    qīng
    tiáo
    tiáo
    bái
    niǎo
    guò
  • xiàng
    shān
    zhōng
    huái
    怀
    jiù
    cóng
    dòng
    kǒu
    mèng
    yān
    luó
  • chén
    zhōng
    huàn
    hǎo
    biān
    cháng

原文: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抒怀春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林下,春光明媚,风儿渐渐平和,高山上的残雪已经不多。
漂浮在空中的蛛丝柔软下垂,花枝静谧,远远地看见白鸟从光滑的石板路上飞过。
突然间,在山中怀念起旧时的朋友,多少次梦到洞口雾气缭绕的藤萝。
衣服沾满尘土最终要换下来,好去湖边采荷花和菱角。

注释:
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冉冉:柔软下垂的样子。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辅成。
迢迢:形容遥远。
芰荷(jì hé):芰,菱。荷,荷花。 《春晴》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主要讲述了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描述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通过描绘和风、残雪、蛛丝、花枝和飞鸟等景物,诗人试图烘托出初春的温馨氛围。然而,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赞美来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感。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景物,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复杂的心情。在诗的最后,诗人发出了“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表达了他希望尽快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春晴》简析详情»

明代诗人王守仁的照片
王守仁

王守仁,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出生于1472年10月31日,是汉族。王守仁被封为新建伯,并谥号为文成。人们常称他为王阳明。

王阳明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主要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自我认知,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力,可以通过内省和修养来实现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真理。

除了心学思想,王阳明在军事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曾参与抵御倭寇的战斗,并在战争中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他的军事才能和思想理念相辅相成,他认为军事行动也需要内心的自觉和道德的指导。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和事功使他成为明代的杰出人物,被人们称为“真三不朽”。他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一起被并称为孔、孟、朱、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王阳明于1529年1月9日去世,享年57岁。他的学术思想和军事成就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承和研究。

猜您喜欢

春晴小园偶步

宋代 刘敞

弱弱纤纤柳,朱朱白白花。
春风最无赖,客鬓亦空华。
草色明深径,泉声落浅沙。
江枫千里思,醉眼向天涯。

春晴

清代 袁枚

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
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
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

春晴

宋代 项安世

东风澜浪满人间,小雨禁持故作悭。
宿雾翳妆浓著色,新阳晞沐巧梳鬟。
桃花落尽春无恙,柳絮飞忙日正闲。
报答年光无酒伴,尽拈佳句为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