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二首》原文赏析

  • yuán
    èr
    shǒu
  • [
    míng
    dài
    ]
    wáng
    shǒu
    rén
  • yuán
    jīn
    shì
    yuán
    xiāo
    xiàng
    mán
    cūn
    zuò
    liáo
  • lài
    yǒu
    jīng
    kān
    zuò
    bàn
    chē
    guò
    xiāng
    yāo
  • chūn
    hái
    cǎo
    meí
    xiān
    dòng
    yuè
    mǎn
    tíng
    xuě
    weì
    xiāo
  • táng
    shàng
    huā
    dēng
    zhū
    chóng
    weí
    yìng
    niàn
    shēn
    yáo
    nián
    jīn
    yàn
    tái
    tóng
    zhōng
    xiāo
    yǐn
    leí
  • yuè
    bàng
    yuàn
    lóu
    dēng
    yǐng
    àn
    fēng
    zhuàn
    dào
    huí
  • yán
    huāng
    wàn
    pín
    huí
    shǒu
    qiāng
    sān
    gēng
    màn
  • shàng
    xiān
    cháo
    duō
    shì
    xiào
    huáng
    céng
    weí
    liǎng
    gōng
    kaī

原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相关标签:元宵节怀念亲人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是故园的元宵节,我却独自一人在荒村中感到寂寞冷清。好在还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为伴侣,也庆幸没有车马经过邀请我一同出游。春天来临时,草阁上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耀着空旷的庭院,积雪还未融化。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灯火通明,兄弟们都来了,父母一定也在思念着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我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雷声般响起。月亮依偎在苑楼旁,灯光昏暗,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在万里炎荒之地,我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吹奏的笛声,使我感到悲哀。还记得先朝发生的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
虚庭:空旷的庭院。
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重闱:父母的居室。
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隐地雷:隐隐约约的雷声。
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在佳节时刻,诗人怀念亲人,而离家的游子则感到孤独和冷清。在元霄之夜,诗人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作者通过真实地描写这种感受,使得诗歌更加真挚和深沉。 《元夕二首》简析详情»

明代诗人王守仁的照片
王守仁

王守仁,原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出生于1472年10月31日,是汉族。王守仁被封为新建伯,并谥号为文成。人们常称他为王阳明。

王阳明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主要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自我认知,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力,可以通过内省和修养来实现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真理。

除了心学思想,王阳明在军事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曾参与抵御倭寇的战斗,并在战争中展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他的军事才能和思想理念相辅相成,他认为军事行动也需要内心的自觉和道德的指导。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和事功使他成为明代的杰出人物,被人们称为“真三不朽”。他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一起被并称为孔、孟、朱、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王阳明于1529年1月9日去世,享年57岁。他的学术思想和军事成就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承和研究。

猜您喜欢

古蟾宫·元宵

明代 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五人墓碑记

明代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诉衷情·春游

明代 陈子龙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明代 赵时春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唐多令·寒食

明代 陈子龙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