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蟾宫·元宵》原文赏析

  • chán
    gōng
    ·
    yuán
    xiāo
  • [
    míng
    dài
    ]
    wáng
    pán
  • tīng
    yuán
    xiāo
    wǎng
    suì
    xuān
    huā
    qiān
    jiā
    qiān
    jiā
  • tīng
    yuán
    xiāo
    jīn
    suì
    juē
    chóu
    qiān
    jiā
    yuàn
    qiān
    jiā
  • yǒu
    nào
    hóng
    chén
    xiāng
    chē
    bǎo
    zhī
    guò
    sòng
    huáng
    hūn
    hán
  • shī
    xiāo
    jiǔ
    xiāo
    lěng
    luò
    liǎo
    chūn
    fēng
    qiáo
    cuì
    liǎo
    meí
    huā

原文: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相关标签:元宵节同情人民生活

译文及注释

听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尘世热闹)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消沉,贫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注释:
-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天晚上,民间有挂彩灯,观彩灯的习俗。
- 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
- 闹红尘:尘世热闹。
- 香车宝马:豪华的车马。
- 消乏:消沉,贫乏。 《古蟾宫·元宵》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天晚上,民间有挂彩灯,观彩灯的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观赏彩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今岁嗟呀:今年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时局的感慨和忧虑。嗟呀是表示叹息的声音,今岁指的是当前的年份。

闹红尘:尘世热闹。红尘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世俗的繁华喧嚣。闹红尘表示在尘世中热闹喧闹的景象。

香车宝马:豪华的车马。香车宝马是形容豪华富贵的交通工具,通常用来形容富人或权贵的生活方式。

消乏:消沉,贫乏。消乏是指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或物质匮乏的状态。在这里,作者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失望。 《古蟾宫·元宵》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主要讲述了一首散曲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散曲通过描写往年元宵节的热闹和欢乐气氛,以及当年元宵节的冷清和百姓的愁怨,展现了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况。作者对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对官府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不满。

这首散曲运用了“今岁”、“往岁”的对比手法,描绘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其中的“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一句,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实况和广大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愤懑情绪。根据《尧山堂外纪》的记载,弘治、正德时期,高邮元宵节最为盛大,许多人携带佳灯美酒,西楼上演乐曲。然而,经历了荒岁和苛政之后,闾阎凋敝,良宵遂变得索然无味。这段记载正好为这首小令提供了最佳的注脚。

通过这首散曲,作者成功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府残酷统治的不满。这首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一幅反映明代社会状况的画卷。 《古蟾宫·元宵》简析详情»

王磐

王磐(约1470年~1530年)是明代的散曲作家、画家和医学家,被誉为南曲之冠。他的字是鸿渐,出生在江苏高邮。年轻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担任过官职,而是将自己的兴趣放在山水诗画上。他在城西建造了一座楼,整日与文人雅士一起吟咏歌吹。因此,他自称为“西楼”。

王磐的散曲作品题材广泛,包含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在正德年间,宦官当权,船只到达高邮时,常常吹喇叭扰乱民间。为了嘲讽这种行为,王磐创作了一首名为《朝天子·咏喇叭》的散曲。

除了散曲,王磐还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和《西楼律诗》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音乐、诗歌和烹饪方面的才华。

关于王磐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细节并不清楚。根据现有的资料,他大约在1470年出生,1530年去世。他的一生都没有担任过官职,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

猜您喜欢

五人墓碑记

明代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诉衷情·春游

明代 陈子龙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明代 赵时春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