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吟望》原文赏析

  • qiū
    yín
    wàng
  • [
    qīng
    dài
    ]
    zhào
    zhí
    xìn
  • xiǎo
    gāo
    lǎo
    zhī
    xián
    yín
    liǎo
    weí
    qiū
    beī
  • hán
    shān
    cháng
    dài
    xié
    yáng
    xīn
    yuè
    piān
    míng
    luò
    shí
  • yān
    shuǐ
    tiān
    hóng
    鸿
    yǒu
    yǐng
    shuāng
    fēng
    juàn
    姿
  • èr
    gēng
    duǎn
    zhú
    sān
    shēng
    jiǔ
    beǐ
    dǒu
    héng
    weì
    kuī

原文: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相关标签:秋天写景抒情寂寞惆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
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
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
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斜阳:夕阳。
极天:至天,达于天。语本《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鸿:大雁。
二更(gēng):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北斗低横:秋天夜晚北斗七星到后半夜斗柄会打横向下。 《秋暮吟望》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秋季的暮色夕阳。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但实际上却是落寞、惆怅。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现状无法改变的无奈之叹,尽管他努力不让自己为秋天而悲伤。中间两联通过描绘寒山、落叶、霜风和残菊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落寞。尾联描述了诗人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他对终老山林的惆怅之情。接下来的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和低横北斗等低沉的意象为主,通过巧妙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失意的情感。整首诗注重炼字,特别是颔联中的“常”和“偏”两字的运用非常巧妙。其中,“常”强调时间的频度,将山色描写为常常呈现落日的色彩;而“偏”则突出情态,将新月照亮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通过改变景物的客观性,诗人创造了情感上的景观,突出了他的心绪和情感。 《秋暮吟望》创作背景详情»

清代诗人赵执信的照片
赵执信

赵执信(1662~1744)是清代的一位诗人、诗论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伸符,号是秋谷,晚年又号饴山老人和知如老人。他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在十四岁时中了秀才,十七岁中了举人,十八岁中了进士,后来担任了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的职务。然而,当他二十八岁时,因为在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了洪升所作的《长生殿》戏剧,被人告发并革职。从那以后的五十年间,他一直没有再从事官职,而是游荡在山林之间。赵执信是王士祯的甥婿,但他在诗歌创作上与王士祯有所不同,他更加注重“文意为主,言语为助”。他的诗文深沉高远,也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猜您喜欢

河渎神

唐代 张泌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清江引·长门柳丝千万结

元代 曹德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即事

唐代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南北朝 阴铿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浣溪沙·半踏长裾宛约行

五代 孙光宪

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早是销魂残烛影,更愁闻着品弦声,杳无消息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