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瑞露通宵贮(zhù),幽香尽日焚(fén)。
(淡花瘦玉:形容容貌清秀。依约:好像、仿佛。佩琼文:佩带着有文采的玉石。瑞露:指清晨的露水。通宵贮:整夜保存。幽香:淡雅的香气。尽日焚:一整天都在燃烧。)
碧纱笼绦(tāo)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碧纱笼绦节:用碧纱做成的笼头,绦节是指用来作法术时所用的一种道具。黄藕冠浓云:戴着黄藕色的帽子,头发浓密如云。勿以吹箫伴:不要以吹箫的人作伴。不同群:与众不同。)
《女冠子·淡花瘦玉》译文及注释详情»
依约:好像、仿佛。这个词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者事物与另一种情况或者事物非常相似或者类似。
佩琼文:佩带着有文采的玉石。这个词用来形容佩戴着一种有文采的玉石,可能是指一种美丽的饰品。
绛节:作法术时所用的一种道具。绛节是道士在进行法术时所使用的一种道具,可能是一种红色的绳子或者绳结。
黄藕:道士帽子之色。黄藕是指道士帽子的颜色,可能是一种黄色或者类似黄色的颜色。
浓云:喻头发。浓云这个词用来比喻头发,可能是因为头发看起来像浓密的云朵。
吹箫伴:指箫史、弄玉。吹箫伴是指箫史和弄玉一起演奏箫的情景。根据《列仙传》的记载,箫史是周宣王的史官,擅长吹箫,能模仿凤鸣的声音。秦穆公娶了叫做弄玉的女子,教她吹箫,几年后她的箫技就像凤鸣一样。后来有凤凰来到,秦穆公为了迎接凤凰而建造了凤台,箫史乘龙,弄玉乘凤,一起飞升离去。
《女冠子·淡花瘦玉》注释详情»
这篇词以女道士为主题,通过描写她的妆束和所处的幽静环境,展现了一种仙气的氛围。上片中的“瑞露”和“幽香”这些词语,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女道士所具有的仙气和超凡脱俗的特质。
下片中,词作者通过描写女道士作法时的模样,进一步展示了她的神秘和高贵。碧纱绎节和黄冠浓云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出女道士的仪态和仪式的庄严。而尾二句则表达了女道士与真仙同群的意境,暗示了她的修行已经达到了与真仙相媲美的境地。
整篇词的描写手法独特,通过对女道士的妆束、环境和作法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神秘和高贵。同时,词中运用了一些具有仙气的词语,使得整篇词充满了神秘和美丽的氛围。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女道士的超凡脱俗和与真仙同群的境地,给人一种仰慕和向往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篇词通过对女道士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神秘和高贵。词中运用了一些具有仙气的词语,使得整篇词充满了神秘和美丽的氛围。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女道士的超凡脱俗和与真仙同群的境地,给人一种仰慕和向往的感觉。整体而言,这篇词描写精细,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冠子·淡花瘦玉》评析详情»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属鸡。他先后担任过南平三世、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等官职。后来他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
孙光宪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聚集了数千卷的书籍。有时他亲自手写抄录,勤奋地校对,一直到老年也没有停止。他的著作包括《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但只有《北梦琐言》传世。他的词作共有八十四首,风格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的浮艳、绮靡不同。刘毓盘将他的词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同时王国维也编辑了一卷《孙中丞词》。
总结:孙光宪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的贵坪村。他在政府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后来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热爱读书,著有多部著作,其中《北梦琐言》是唯一传世的作品。他的词作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风格不同,被收入了多部词集中。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