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对秋深》原文赏析

  • gēng
    lòu
    ·
    duì
    qiū
    shēn
  • [
    dài
    ]
    sūn
    guāng
    xiàn
  • duì
    qiū
    shēn
    hèn
    shǔ
    mǎn
    tíng
    fēng
    níng
    xiǎng
    zuò
    liǎn
    chóu
    meí
    xīn
    yǒu
    weí
  • hóng
    chuāng
    jìng
    huà
    lián
    chuī
    hún
    xiāo
    jiǎo
    tiān
    leì
    tīng
    duàn
    cháng
    kuī
    lòu
    dēng
    àn
    shí

原文: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相关标签:秋天悲秋更漏子

译文及注释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孤心:负心。
(秋深时,离别的痛苦使人苦恼,几个夜晚满院风雨。我凝思坐着,收敛愁眉,感觉孤独的心好像有些不合适。)

红窗静,画帘垂(chuí),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kuī),漏(lòu)移灯暗时。
漏:古代计时工具。
(红色窗户静静地,画帘垂下来,我的灵魂消失在地角天涯。我边听着和泪声,边窥视着伤心的景象,当漏移动时,灯光变暗。) 《更漏子·对秋深》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面对着深秋,离别是深深的苦与愁,几夜绵绵秋雨笼罩庭院。做下来仔细想想,收敛自己的愁绪,仿佛违背自己的心灵。

窗外寂静,帘幕低垂,任思绪飘荡在远方。挥泪听着,揪心看着,直到天昏地暗。

面对着深秋,我感受到离别带来的深深苦痛和忧愁。几个夜晚,秋雨不断地倾泻,笼罩着庭院。我静静地坐下来,仔细思考,试图收敛自己内心的忧伤。然而,这种努力似乎与我的内心违背。

窗外一片寂静,帘幕低垂,让我心思飘荡到远方。我眼含泪水,倾听着离别的声音,眼睁睁地看着离别的景象,直到天色昏暗,大地陷入黑暗之中。 《更漏子·对秋深》译文详情»

注释

孤心:负心。这里的“孤心”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思孤独、冷漠,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可以理解为“心灵孤独”或“心无所依”。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感情不负责任,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表现出冷漠和无情的态度。

漏:古代计时工具。在古代,人们使用漏壶来计时。漏壶是一种装有水的容器,通过水从容器底部的小孔慢慢流出来来计算时间的工具。当水完全流尽时,表示时间到了。漏壶的使用在古代非常普遍,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如官府、寺庙、学校等。漏壶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后来也传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 《更漏子·对秋深》注释详情»

五代诗人孙光宪的照片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属鸡。他先后担任过南平三世、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等官职。后来他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

孙光宪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聚集了数千卷的书籍。有时他亲自手写抄录,勤奋地校对,一直到老年也没有停止。他的著作包括《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但只有《北梦琐言》传世。他的词作共有八十四首,风格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的浮艳、绮靡不同。刘毓盘将他的词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同时王国维也编辑了一卷《孙中丞词》。

总结:孙光宪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的贵坪村。他在政府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后来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热爱读书,著有多部著作,其中《北梦琐言》是唯一传世的作品。他的词作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风格不同,被收入了多部词集中。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

猜您喜欢

一叶落·一叶落

唐代 李存勖

一叶落,褰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秋晚悲怀

宋代 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代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看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