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译文:春天的白天渐渐变长,风和日暖,柳树的嫩绿色,北方的大雁回到故乡,飞入遥远的天空。站在岳阳楼上,听到吹竹笛的声音,这竹笛声能够让我的旅途中的忧愁回到心中,洒遍洞庭湖。
注释:西亭:岳阳楼上的西边亭阁。
青青:柳树茂盛的样子。
窅冥:深远难见的样子。
春心:指春天来临,雁群归去而引发的旅途中的忧愁回到心中。
《西亭春望》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被贬为岳阳司马后。在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来到岳阳楼的西阁,俯瞰着洞庭湖的美景。春光明媚,湖水波光粼粼,景色宜人。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所感染,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和感慨。
此时的诗人已经身处岳阳司马的职位,这是一种被贬低的境遇。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自己的不幸,而是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将自己的思绪和感慨融入到这首诗中。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春光,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诗歌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他身处贬低的境地,但他并没有被打败,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也成为了他对逆境的回应和对生活的热爱的宣言。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被贬为岳阳司马后,他在岳阳楼的西阁上观赏洞庭湖的春光,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对逆境的回应和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
《西亭春望》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满”字为中心,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旅愁来表达诗人的春望之心。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包括日长风暖、柳色青青和北雁南飞等,展示了春天的自然景色。然而,诗人是一个南迁的客人,对于春天的美景反而引发了他的愁思和痛苦。诗的第三句“岳阳城上闻吹笛”描写了笛声在岳阳城上响起,这里的笛声象征着离别和惜别之情。最后一句“春心满洞庭”将诗人的情感与洞庭湖相联系,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思念之情。 《西亭春望》赏析详情»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是贾曾之子。他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去世于唐代宗大历七年,享年五十五岁。
贾至早年以明经第的身份,担任军父尉。安禄山之乱时,他随唐玄宗逃往蜀地,担任知制诰,并历任中书舍人。当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命贾至撰写传位册文。
在至德年间,将军王去荣因坐事当受诛,肃宗对去荣的才能感到惋惜,下诏贷死。贾至对此提出了切谏,认为坏法者应当受到诛杀。
广德初,贾至担任礼部侍郎,并被封为信都县伯。后来,他又被封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贾至去世后,被谥号为文。他著有文集三十卷,同时也在《唐才子传》中有传记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