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景偁拜师》原文赏析

  • cuī
    jǐng
    bài
    shī
  • [
    qīng
    dài
    ]
    zhāng
    huì
    yán
  • shǐ
    shí
    jǐng
    jīng
    shī
    weí
    yǒu
    jǐng
    xiōng
    shì
  • shǔ
    suì
    ér
    beǐ
    miàn
    chéng
    qǐng
    weí
  • kuì
    xiè
    huò
  • qiě
    yuē
    :
    zhī
    cóng
    xiān
    shēng
    feī
    jué
    zhī
    weì
  • xiān
    shēng
    weí
    shì
    zhī
    wén
    yòu
    weí
    shì
    zhī
    rén
    mǒu
    yuàn
    shù
    yān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
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当初是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态度来照顾我。几年后,不久又向朝南坐的我下拜,请求做我的学生。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但对方不同意。景偁说:“偁之所以跟随您,并不是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注释:
余:我,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
北面承贽(zhì):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
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
庶几:有希望。
偁之从先生:偁之所以跟随您。从:跟从,跟随。
为:成为。
为:写。
为:做。
既:已经。
弟子:学生,门徒。
谢:拒绝。
已而:不久。
从:跟随。 《崔景偁拜师》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惠言

张惠言(1761~1802)是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出生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他于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后担任编修官职。他年少时就擅长写词和赋,对易学有深入研究,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誉为“乾嘉易学三大家”。他还曾编辑《词选》,为常州词派的开山之作,同时也著有《茗柯文集》。

然而,关于张惠言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我所了解的资料并没有提及。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专业著作。

猜您喜欢

齐天乐 六月闻蛩

清代 张惠言

西风幸未来庭院,秋心便劳深诉。
石井苔深,铜铺草浅,别有凄凉情绪。
流年暗数。
甚蛙嘿蝉瘖,任他风雨。
多谢殷勤,尊前特与说迟暮。
庾郎愁绝如此,便从今夜夜,相和悲语。
吟稳还惊,声孤易断,消受一秋凉露。
江南梦苦。
记雕笼携来,昼堂斗去。
快听雄鸣,为君拂衣舞。

高阳台二首 其二

清代 张惠言

听雨湖头,看花日下,两年多少闲情?
一卷离骚,有人和我吟声、而今往事难追省,泪如丝、不透重扃。
把深杯、酬向遗编,易传元经。
仙人闻说辽东鹤,问归来丁令,可识湘灵?
海阔山高,千年几许冤魂。
伤心欲奏招魂赋,怕夜台、猿狖还惊。
请看他、怨雨悲风,锁住愁城。

高阳台二首 其一

清代 张惠言

红杏桥边,白云渡口,画船箫鼓端阳。
十六年来,故园事事堪伤。
前年此日偏相忆,有沙鸥、招得成行。
向丰溪、掠过波声,划破山光。
当时但觉离情速,倩蛮笺缄恨,苦说他乡。
谁道而含,回头一样茫茫。
客来都问江南好,问江南、可是潇湘?
怎凭阑、一缕西风,一寸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