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沈香亭北春昼长,海棠睡起扶残妆。
清歌妙舞一时静,燕语莺啼愁断肠。
朱唇半启榴房破,胭脂红注珍珠颗。
一点春寒入瓠犀,雪色鲛绡湿香唾。
九华帐里薰兰烟,玉肱曲枕珊瑚偏。
金钗半脱翠蛾敛,龙髯天子空垂涎。
妾身日侍君王侧,别有閒愁许谁测。
断肠塞上锦绷儿,万恨千愁言不得。
成都遥进新荔枝,金盘紫凤甘如饴。
红尘一骑不成笑,病中风味心自知。
君不闻延秋门,一齿作楚藏病根。
又不闻马嵬坡,一身溅血未足多。
渔阳指日鼙鼓动,始觉开元天下痛。
云台不见汉功臣,三十六牙何足用。
明眸皓齿今已矣,风流何处三郎李。
萨都剌(约1272—1355)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天锡,号是直斋。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回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蒙古族。他的先祖是西域人,他自己出生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他先后担任过应奉翰林文字、南台御史等职务。由于他弹劾权贵,他被左迁到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后来又被累迁到江南行台侍御史,最后又被左迁到淮西北道经历。晚年他居住在杭州。萨都剌擅长绘画和书法,尤其擅长楷书。他的才华被人们称为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描写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应答酬酢等题材为多。然而,他的作品的思想价值并不高。此外,萨都剌还留下了《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