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凤凰池,常与朋友们宴请酬唱,秉烛促谈,弹丝推盏。沉水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深院乡帘垂,清消永夜,无穷趣,无穷意。
今年的这个时候,一个人孤独地在江南的月下之夜,心情几个能知?杨柳青青,习习柔风,细细的柳条在清柔的风下,徐徐地摇曳。淡淡月光下海棠花儿清香扑鼻,孤独地倚于阑干。
注释:凤凰池:元代中书省所在地。
弹丝:弹奏丝弦乐器。
沉水香消:沉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即沉香。
梨云梦暖:王建《梦梨花》诗:“落落漠漠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是元代文学家萨都剌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元至顺三年(1333年),当时的皇帝听信奸臣的谗言,将萨都剌从翰林国史院贬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迫使他离开京城南下任职。这个贬谪之命令让萨都剌深感不满和悲凉。
在元代,皇帝的权力是绝对的,他们可以随意任免官员,而且常常会听信奸臣的谗言。萨都剌作为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曾经在翰林国史院担任要职,享受着荣耀和地位。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被贬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这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职位,相当于被贬为地方官员。这个贬谪之命令对于萨都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不仅失去了在京城的地位和声望,还被迫离开家乡,南下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
这首词《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中表达了萨都剌对于自己被贬谪的不满和悲凉之情。他用凤凰池作为象征,描述了自己曾经的荣耀和地位,以及现在的失落和孤独。词中的“去年人”指的是自己,他在凤凰池中度过了辉煌的时光,而现在却被迫离开,心情愁苦。整首词以凄凉的笔调描绘了萨都剌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词不仅是萨都剌个人经历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元代,官员的命运往往取决于皇帝的心情和奸臣的谗言,许多人都因此被贬谪或失去了地位和荣耀。萨都剌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于这种不公和命运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总之,《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是元代文学家萨都剌在被贬谪后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自己的悲凉和无奈,抒发了对于命运的不满和对于社会黑暗的反思。这首词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描述了作者萨都剌在凤凰池的美好生活和如今身处江南的孤寂凄清。文章通过描写凤凰池的夜晚友聚、弹丝弄竹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的繁华和欢乐。接着,通过描述沉水香的熏染和梨云梦暖的梦境,表达了居室的温馨和雅致。这些华丽、浓艳的生活色彩代表了官宦之家常见的事物,展示了作者曾经拥有的悠闲而富裕的生活。然而,今年作者身处江南,离开了凤凰池,再也没有高朋满座,心事孤寂凄清。通过对比前后生活的差异,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整篇文章通过描写细腻的细节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思考。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赏析详情»
萨都剌(约1272—1355)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字是天锡,号是直斋。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回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是蒙古族。他的先祖是西域人,他自己出生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他先后担任过应奉翰林文字、南台御史等职务。由于他弹劾权贵,他被左迁到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后来又被累迁到江南行台侍御史,最后又被左迁到淮西北道经历。晚年他居住在杭州。萨都剌擅长绘画和书法,尤其擅长楷书。他的才华被人们称为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中以描写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应答酬酢等题材为多。然而,他的作品的思想价值并不高。此外,萨都剌还留下了《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