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词 / 黄陵庙词》原文赏析

  • huáng
    líng
    miào
    /
    huáng
    líng
    miào
  • [
    táng
    dài
    ]
    yuǎn
  • huáng
    líng
    miào
    qián
    shā
    cǎo
    chūn
    huáng
    líng
    ér
    qún
    xīn
  • qīng
    zhōu
    duǎn
    chàng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
    chóu
    shā
    rén

原文: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相关标签:写景写人喜爱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一位穿着红裙的少女优雅地来到黄陵庙前的湖上。
她边唱歌边前行,驾驶着小船离去,水面上还飘散着她歌声的余韵。只见小船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远处的水和山之间。

注释:黄陵庙:庙的名字,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祭祀庙宇,也叫做二妃庙,又称湘妃祠,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北部的洞庭湖畔。
莎草: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蒨(qiàn):一种红色的植物染料,也用来指染成的红色。
短:一作“小”。櫂(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也写作“楫”。
唱:一作“随”。
愁杀:形容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黄陵庙词 / 黄陵庙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黄陵庙”为题,但内容与娥皇、女英二妃故事无关。诗中描写了一位船家姑娘,表达了诗人对她的爱悦之情。

诗的开头,“黄陵庙前莎草春”,描述了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的环境。这个环境仿佛在等待着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莎草的碧绿色正好衬托出船家姑娘的动人形象。

接着,“黄陵女儿蒨裙新”,一位穿着红裙的年轻女子优雅地出现了,她的红裙在碧绿的莎草上映衬出了艳丽的色彩。红裙已经足够艳丽,更何况是“新”的呢。在莎草的绿色映衬下,我们可以想象出这位穿着红裙的女子妩媚动人的身姿。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描述了女子驾船离去的情景。船后还飘荡着她的歌声。诗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见小船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洞庭湖水面上。“水远山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目送黄陵女儿划着短桨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的情景。这四个字也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了诗人怅然迷茫、若有所失的形象。

《黄陵庙》使用了写意的白描手法。诗人完全摆脱了形似的摹拟刻画,忠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感受。绿草映出的红裙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黄陵女儿的描绘只是简单地加上了一笔鲜红的颜色,而不关注穿裙女子的细节。登船、举桨和唱歌远去是最牵动诗人情思的事情,他将“轻舟”、“短櫂”、歌声以及远处的水和山都描绘了出来。诗人的笔墨只关注眼前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不借助典故,也不追求花俏,文字朴实传神,颇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美感。 《黄陵庙词 / 黄陵庙词》赏析详情»

李远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出生于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他在大和五年(831年)参加了杜陟榜进士考试,并成功通过。后来他担任了御史中丞的官职。

李远是一位文才出众的人,尤其擅长写诗。他经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人交往,与许浑的文学才华齐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浑诗远赋”。

关于李远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细节,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猜您喜欢

春日杂咏

明代 高珩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宿府

唐代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莲浦谣

唐代 温庭筠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