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大通驿》原文赏析

  • zǎo
    guò
    tōng
    驿
  • [
    qīng
    dài
    ]
    chá
    shèn
    xíng
  • cái
    xǐng
    hòu
    cháo
    yáng
    weì
    jiān
  • cuì
    yān
    yáo
    biàn
    shì
    hóng
    shù
    wān
  • fēng
    ruǎn
    jiāng
    shuǐ
    yún
    qīng
    jiǔ
    shān
  • huà
    jiā
    nóng
    dàn
    zhēn
    zhuó
    zài
    jīng
    guān

原文: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相关标签:写景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早晨的浓雾刚刚散去,东边的太阳还没有升起。
青烟袅袅,遥望前方市镇依稀可辨;被朝霞染红的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
风吹过江面,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注释: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青烟袅袅(niǎo niǎo):形容青烟缭绕的样子。
朝霞(zhāo xiá):早晨的霞光。
河湾(hé wān):江河弯曲处。
涟漪(lián yī):水面上微小的波纹。
九子山(jiǔ zǐ shān):山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山光水色(shān guāng shuǐ sè):山的光景和水的颜色。
笔墨浓淡(bǐ mò nóng dàn):绘画时使用的墨水的浓度和淡度。
斟酌(zhēn zhuó):仔细考虑、权衡。 《早过大通驿》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两句写的是江水和九子山的景色。诗人通过描写清风吹皱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将触觉与视觉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江水的柔软和波动。而九子山被形容为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上。这里运用了轻字来描绘九子山的轻盈感,使读者能够想象到山峰的高耸和优美。这两句诗分别写了近景实景和远景虚景,通过对水波和云海的描写,使整个景色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写的是大通驿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大通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驿站,周围的景色美丽壮观。诗人用“烟波”来形容大通驿的景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烟雾缭绕的美景。而“烟波”又与“江水”相呼应,使整个景色更加和谐统一。诗人还用“古道”来形容大通驿的历史,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古老和庄严。最后一句“情怀万种,尽在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大通驿的情感和对美景的赞叹。整个尾联通过对景色和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和对美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秀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追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触觉表现视觉等,使诗中的景色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时间和地理的描写,使整个诗篇更加丰富多样。整首诗以写意山水的形式呈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早过大通驿》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照片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是清代诗人,也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他晚年居住在初白庵,因此也被称为查初白。他出生在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康熙四十二年(1703),查慎行中进士,被特授翰林院编修,进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他请求休归故里,回家居住了十多年。雍正四年(1726),因为他的弟弟查嗣庭讪谤案,他被指责为家长失教,被逮捕入京,次年才被释放,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查慎行的诗学受到了东坡和放翁的影响,他曾经注释过苏轼的诗作。自朱彝尊去世后,他成为东南诗坛的领袖。他著有《他山诗钞》一书。

猜您喜欢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代 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早过淇县

清代 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渡百里湖

清代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