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1249~1293)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的字是梦吉,号是静修。刘因出生在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从小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他在3岁的时候就能识字,6岁能作诗,10岁能写文章,写作的水平令人惊叹。年仅20岁时,他的才华已经出众,但他的性格却不愿妥协。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仍然教授学生,并且他的学生们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他喜爱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之言,他给自己的居所题写了“静修”的名字。
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刘因应召入朝,担任承德郎和右赞善大夫的职位。然而不久之后,他以母亲生病为借口辞去官职回家。母亲去世后,他守丧在家。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次派使者召回刘因担任官职,但他以疾病为由辞去了这个职位。刘因去世后,被追赠为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并且被追封为“容城郡公”,谥号为“文靖”。
明朝时,县官和乡绅为刘因建立了祠堂,以纪念他的功绩。
此子早树立,抗志高浮云。
委蛇处州巷,颇以隽秀闻。
挟书从我游,追琢益自勤。
便便经与史,用志初不分。
疑篇了咄嗟,确论摧纷纭。
文辞近道要,见者笔为焚。
差肩鲁诸儒,蔼蔼扬清芬。
秋风济阳战,足扫千人军。
只今呼贺酒,伫子归策勋。
三吴炊未熟,祗命挈挈东。
铅刀一何补,粮食赋頖宫。
寥寥坐空庐,寂寞如扬雄。
引脰望南境,不及马牛风。
何如广文饭,终岁与子同。
年颜吾老矣,痴愚心尚童。
子虽齿发少,操行一老翁。
岂独友于厚,政赖博我功。
儒玄各精诣,衮衮倾谈丛。
欲知不常处,乃在阿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