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他是明代的一位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是汉族,出生在长州(今江苏苏州)。
文征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享年九十岁。他曾担任过翰林待诏的官职。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白居易和苏轼的影响。在文学上,他的师承是吴宽。而在书法方面,他的师承是李应祯。他还学习了沈周的画技。
在诗文方面,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一起被称为“吴门四家”。这四位画家都在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活动,对明代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文征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物,他在诗歌、文学、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征明的早年时光充满了家庭的变迁和学习的历程。他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父亲是一位武官,名叫林举。在成化八年,父亲林举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温州永嘉县令,全家一起搬到了温州。母亲祁氏也随文征明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前往温州。
然而,在成化十二年,文征明的母亲祁氏不幸去世。他被送到外祖母家抚养。虽然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他一直保持着忠厚的品性。到了成化十三年,他已经7岁了,却还不能说话。然而,他的父亲文林相信他会有所成就,认为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到了成化十六年,文征明已经11岁了,开始能够说话了。于是他开始在外塾读书。成化十八年,他的父亲文林被任命为博平县知县,文征明随父亲一起前往博平。成化二十一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文征明也随行。不久后,他被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但他请假回到故乡。回到吴县后,文征明结交了唐寅和都穆,并跟随都穆学习诗词。唐寅经常来文征明家向他的父亲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文征明随父亲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的德行,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后来,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员陪侍在左右。明孝宗弘治元年,文征明从安徽回到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在一次考试中,宗师批评了他的字写得不好,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专注研究书法,并刻意模仿学习。他结交了蔡羽和吴爟。
在弘治二年,学官们非常严格,注重文法和章句。尽管文征明也练习了这些规范的文法,但他内心并不愿意全心投入学习。因此,在空闲时间,他阅读了《左传》、《史记》、两《汉书》以及古今文集。他与祝明、都穆和唐寅一起倡导古文辞的写作风格。他还与祝允明和杨循吉等人交往。他初次结识了沈周,观赏了沈周在双娥精舍画的《长江万里图》,对他的绘画技艺非常羡慕和赞赏。于是,他开始跟随沈周学习绘画。起初,沈周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而影响科举考试,但最终还是全力教授了他所有的绘画技巧,并对他非常喜欢和器重。
弘治四年,文征明跟随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书文返回南京。这段时间,他在学习和艺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早年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征明人物生平详情»
文征明,一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文人。他的早期仕途并不顺利,虽然考取了生员,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直到五十四岁那年,他才通过李充嗣的推荐,进入了京城朝廷,被授予了翰林院待诏的职位。然而,尽管他的书画已经很有名气,但他却受到了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情郁闷。于是,他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回家,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批准。五十七岁的他辞去了官职,回到了苏州定居,从此专注于诗文书画,不再追求仕途,只是以戏谑的笔墨自娱自乐。
晚年的文征明声誉卓著,被誉为“文笔遍天下”。他的书画作品备受追捧,购求者络绎不绝。人们纷纷赞美他的才华,称他为“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即使在年近九十岁时,他仍然孜孜不倦,为人书写墓志铭。然而,他未能完成这个任务,就在坐下来准备继续写作时,他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文征明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在仕途上却屡屡碰壁。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最终获得了一席之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文征明的一生也是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他的书画作品被誉为经典,广受赞赏。他的才华和创造力使他成为了当时文坛的瑰宝。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通过艺术,我们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
文征明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追求,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文征明的一生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他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文征明仕途坎坷详情»
强调,而不是整体使用。他的山水画中,山石的纹理和形态都非常细腻,给人以真实感和立体感。他的花卉画中,花朵的细节描绘非常精细,色彩鲜艳,给人以生动的感觉。他的人物画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都非常传神,给人以亲切感和共鸣。
中期作品
文征明中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开始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他的山水画中,开始出现了更多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画面更加开阔和宏大。他的花卉画中,开始运用更多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使花朵更加立体和生动。他的人物画中,开始注重人物的动态和姿态,给人以更加生动和活泼的感觉。
晚期作品
文征明晚期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的绘画风格更加成熟和稳定。他的山水画中,笔墨更加自由和流畅,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感觉。他的花卉画中,色彩更加鲜艳和丰富,花朵的细节描绘更加精细和细腻。他的人物画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更加传神和真实,给人以共鸣和思考。
总结:
文征明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位伟大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绘画风格粗细两种面貌,既有粗笔的苍劲淋漓,又有细笔的精熟稚拙。他的书法也是一绝,尤擅长行书和小楷,被誉为明朝第一。他的绘画和书法风格温润秀劲,稳重老成,给人以深远的感受。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对后世的绘画和书法影响深远。
文征明主要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