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shì
    cán
    beī
  • [
    míng
    dài
    ]
    wén
    zhēng
    míng
  • shì
    cán
    beī
    feī
    kān
    kǎi
    dāng
    chū
    feī
    chóng
    hòu
    lái
    shì
    gōng
    chéng
    shēn
    lián
    shì
    yán
    nán
    shú
    zuì
    kān
    hèn
    gēng
    kān
    beī
    fēng
  • niàn
    jiāng
    yín
    niàn
    huī
    qīn
    niàn
    huī
    qīn
    fǎn
    shēn
    shǔ
    qiān
    zài
    xiū
    tán
    nán
    cuò
    dāng
    shí
    zhōng
    yuán
    xiào
    huì
    néng
    féng

原文: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豪放兴衰满江红

译文及注释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高宗任以礼部尚书。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欲:愿望,需要。 《满江红·拂拭残碑》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文征明创作《岳飞传》这首词的背景。据《词苑丛读》引《词统》记载,有人在掘地时发现了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的刻石。文征明读了这份诏书后,深感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害是一起“最无辜、堪恨又堪悲”的冤案。他指出岳飞被害的原因是宋高宗担心中原恢复,徽宗、钦宗皇帝回来后自己的帝位不保。面对这一事实,文征明不禁感慨万分,他写下了这首词《岳飞传》。这首词表达了文征明对岳飞的敬仰和对他冤死的愤慨,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皇帝的私心。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对于《岳飞传》这首词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满江红·拂拭残碑》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篇赏析主要通过叙述和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岳飞冤屈的愤慨和对宋高宗的谴责。

文章的上片以叙事的方式引出了岳飞被杀的事实,通过残碑的发掘出土,证明了高宗当年对岳飞的褒奖。然而,为什么后来又将岳飞杀害呢?词人通过举古来不合理之事相对照,来表达对岳飞冤屈的看法。

下片则剖析了岳飞被杀的原因。词人提出了国家疆界缩小和徽钦二帝被俘的耻辱,作为问题提出来,暗示这些问题出于寻常事理之外,必然是别有用心。接着,词人直接点出了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不惜置徽钦二帝死活于不顾,必须杀害岳飞。最后,词人以“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来结尾,暴露了高宗的卑鄙自私的心理,揭示了岳飞悲剧的产生是君相的罪恶默契。

整篇文章以议论为主,通过叙述和分析,表达了对岳飞冤屈和对宋高宗的谴责。语言犀利,挞伐了高宗的卑鄙行为,展现了词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对正义的追求。这篇文章可以被视为一篇精彩的史论,引发读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正义的关注。 《满江红·拂拭残碑》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文征明的照片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他是明代的一位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是汉族,出生在长州(今江苏苏州)。

文征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享年九十岁。他曾担任过翰林待诏的官职。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白居易和苏轼的影响。在文学上,他的师承是吴宽。而在书法方面,他的师承是李应祯。他还学习了沈周的画技。

在诗文方面,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一起被称为“吴门四家”。这四位画家都在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活动,对明代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文征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物,他在诗歌、文学、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宋代 张元干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金朝 元好问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元代 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