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正午时分。午睡醒来时自言自语,心情悠扬,梦魂飘荡,情绪低落,蝴蝶飞过墙去。)
亭午:正午。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眼睛急迫而不安,悄无人至却仍然凝视。团扇不摇动,风自然吹起,翠竹婀娜多姿,白色苎麻纤细,一点儿也不受炎热的影响。)
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滞涩。苎:苎麻,多年生草本。些儿:一点儿。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译文及注释详情»
亭午:指的是正午的时间,即中午。
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眼神焦急而不安定,可能是因为焦虑、紧张或者急切等情绪。
滞涩:这个词形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表达方式不流畅,难以理解或理解起来困难。
苎:苎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于制作纺织品。
些儿:这个词表示数量很少,只有一点点。可以用来形容数量的少量或微小。
补充注释:
- 亭午:在古代,人们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亭午即是其中的一个时辰,指的是正午的时间。
- 骎骎:这个词形容一个人的眼神焦急而不安定,可能是因为焦虑、紧张或者急切等情绪。
- 滞涩:这个词形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表达方式不流畅,难以理解或理解起来困难。
- 苎:苎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于制作纺织品。
- 些儿:这个词表示数量很少,只有一点点。可以用来形容数量的少量或微小。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描述了一幅夏日闺中人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色和闺中人的状态,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
首先,诗人以夏日的榴花和绿荫为背景,创造了一种如火般的气氛。榴花的红艳和绿荫的遍布给庭院带来了特殊的氛围,让人陶醉其中。
接着,诗人描绘了闺中人刚醒的情景。她的娇眼还未完全清醒,蒙眬着,喃喃自语,显得情绪困倦。然而,清风吹来,她感到凉爽,这清风不需要扇子的摇动,自然而来。
诗人还描绘了庭院中的翠竹和白苎。翠竹挺立,白苎摇曳多姿,它们没有感到夏日的炎热,仍然保持着婀娜的姿态。这些景物通过诗人的笔触,仿佛是一幅画作,将人物和景象勾勒出来。
整首词的风格纤丽娟秀,妩媚多姿。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闺中人的生活情态,以及庭院中的美丽景色。这幅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夏日的美好。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赏析详情»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他是明代的一位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是汉族,出生在长州(今江苏苏州)。
文征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享年九十岁。他曾担任过翰林待诏的官职。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白居易和苏轼的影响。在文学上,他的师承是吴宽。而在书法方面,他的师承是李应祯。他还学习了沈周的画技。
在诗文方面,文征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一起被称为“吴门四家”。这四位画家都在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活动,对明代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文征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物,他在诗歌、文学、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