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于濆的照片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关于他的生平,里居以及生卒年均不详,大约在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的时候活动。

据记载,于濆于咸通二年(681年)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考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他最终在泗州担任判官一职。

于濆在当时的诗坛上感到诗人们过于拘束于声律,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因此,他创作了三十篇古风诗,以矫正当时的陋习。他自号逸诗,意在表达他的诗歌风格与众不同。他的诗集《于濆诗集》以及他的传记《新唐书艺文志》流传至今。

关于于濆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目前无法确定。但根据他的活动时间和参加科举考试的年份,可以推测他大约在唐僖宗乾符初在世的时候活动。

生平

于濆,字子漪,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出生在京兆(今陕西西安)。他在会昌末年参加了进士考试,但直到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才最终考取了进士(也有一种说法是会昌中乡贡进士),并担任了泗州判官的职务。于濆擅长写古风体的诗歌,与唐代声律诗的轻浮风格截然不同。他曾经创作了三十首古风诗,以此来批判时代的陋习,自称为“逸诗”。

现存的于濆诗歌只有四十五首,收录在《全唐诗》的第599卷中。在晚唐诗坛上,于濆并不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但他却是一位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的诗人。他的作品古朴朴素,明快直接,受到了汉魏乐府和中唐的张籍、王建、白居易的影响,与曹邺、刘驾等人形成了晚唐诗歌的一个流派。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这些诗人的作品“源自孟东野,经过洗剥变得极为纯净真实,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样一个整体”,他的诗歌“很多都是令人心情愉悦的句子,可以击中人们的心弦”。于濆的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中的痛苦的诗歌占了一半以上的比重,相比于同一流派的诗人如曹邺,更加有份量。

他的代表作品有《苦辛吟》、《田翁叹》、《陇头水》等,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于濆诗集》一卷。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可以在《新唐书》的第72卷、《唐诗纪事》的第61卷、《唐才子传》的第8卷中找到。现代的梁超然、毛水清还有《于濆诗注》这本书对他的诗进行了注释。 于濆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