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米芾的照片
米芾

米芾(1051-1107)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他的祖籍是太原,后来迁居襄阳。米芾天资高迈,个性萧散,喜欢整洁,效仿唐代人的服饰,同时也热衷于收集奇石。他被世人称为米颠。米芾的书画风格独特,能够画出枯木、竹子和石头等物,常常带有新意。他也擅长画山水,创造了水墨云山墨戏的风格,画面中烟云掩映,平淡而天真。米芾不仅擅长绘画,还善于诗歌创作,同时也精通书法,尤其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不同的书体。他擅长临摹古人的书法作品,达到了乱真的程度。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曾担任过校书郎、书画博士和礼部员外郎等职务。

介绍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是一位以书画闻名的文人。他出生于山西太原,后来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并曾担任无为知军。由于他的个性怪异,举止颠狂,还曾遇到一块石头称其为兄弟,因此被人称为“米颠”。

米芾擅长诗文,擅长书画,尤其擅长鉴别。他的书画风格独特,创立了米点山水的艺术风格。他集书画家、鉴定家和收藏家于一身,被誉为“宋四书家”之一,也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书法风格潇洒奔放,同时又严格遵循规范。《宋史·文苑传》中说:“芾特妙于翰墨,沉着飞,得王献之的笔意。”

与唐代的狂放风格不同,米芾的作品既险峻又不失怪异,奇正相生。他擅长水墨山水画,被人称为“米氏云山”。然而,米芾的画迹已经不存在于世上,现在唯一能见到的作品是《珊瑚笔架图》。这幅画以珊瑚笔架为主题,左侧书写着“金坐”二字。然后,米芾加上了自己的米点和题款,使其成为了一幅米家山水画。米芾以画代笔,颇具趣味。

米芾一生最为用功的领域是书法,也是他最大的成就所在。他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和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在传统书法上的努力。米芾没有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来,他成为了书画博士,有机会饱览内府的藏书,熟悉千年的故事,了解古人的得失,如数家珍。他年轻时苦学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等唐代楷书大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当苏轼被贬黄州时,米芾前去拜访求教,苏轼劝他学习晋代书法。从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专注于魏晋书风,寻找晋代书法家的法帖,甚至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宝晋斋”。现在流传下来的王献之的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摹本,形神兼备,非常精妙。米芾一生受益于多位名师,他在晚年所写的《自叙》中也提到:“我初学写字时,先学写壁,那时我只有七八岁。字写得很大,一幅写不完整,后来看到柳公权的字,就迷上了他紧凑的结构,于是学习了柳公权的《金刚经》。久而久之,我知道这种字体出自欧阳询,于是又学习了欧阳询。再久一些,我开始模仿印章的排列,迷恋褚遂良的字体,学习了很长时间。”

米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书画才华令人叹为观止。尽管他的画作已经失传,但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称颂。他对古代书法大师的研究和领悟,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米芾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人所推崇,也为后世的书画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米芾介绍详情»

轶事典故

米芾喜爱砚台至深,为了一台砚,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顾大雅。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也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因为宋徽宗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创造的“瘦金体”也是很有名气的。米芾笔走龙蛇,从上而下其直如线,宋徽宗看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大加赞赏。

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皇上心爱的砚台装入怀中,墨汁四处飞溅,并告皇帝:此砚臣已用过,皇上不能再用,请您就赐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爱此砚,又爱惜其书法,不觉大笑,将砚赐之。米芾爱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抱着所爱之砚曾共眠数日。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拜石这一事件,给了我们一个疯疯癫癫的米芾,但是事实上他并不是真疯,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这从他的很多实例上都可以看出,米芾的书法造诣很深,徽宗很喜欢他的书法,经常招他进宫写字,有一次他给皇上写完字后,非常喜欢皇上的御用砚台,他毫不犹豫地将其装入怀中,墨汁四溅,并请求皇帝赐予他这块砚台。皇帝看到米芾如此喜爱砚台,又欣赏他的书法,不禁大笑,并赐予他这块砚台。米芾对砚台的热爱不仅仅是为了赏砚,更是为了不断研究和探索。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著有《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米芾还非常喜欢玩异石砚台,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被人们视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动。然而,米芾却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在供桌上,向怪石下拜,表达了自己对石头的敬意和喜爱之情。这一事件后来被传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米芾被人弹劾而罢官。然而,米芾并不在意官阶的高低,他对石头的热爱和对自己内心不满的表达更加重要。他后来创作了《拜石图》,展示了他对玩石的投入和对傲岸不屈的个性。

米芾的行为看似疯狂,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的书法造诣很深,深得徽宗的喜爱,经常被徽宗召进宫写字。他对砚台和石头的热爱,不仅仅是为了赏砚和玩石,更是为了不断研究和探索。他的研究成果被写入《砚史》一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米芾的疯狂和刚直个性,使他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的行为和作品,都展示了他对权贵的不屈和对自由的追求。 米芾轶事典故详情»

墓地资料

发现和盗挖经历表明,这座墓葬可能是真墓。然而,为了进一步确认墓葬的真实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考证和研究。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米体,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米芾的墓葬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在江苏省镇江市的鹤林寺附近,直到1984年镇江市政府对其墓葬进行了重修。然而,最近在清远市清新县的文物普查中,意外发现了一座墓碑上刻有米元章字样的古墓,初步查实是米芾的墓葬。

根据墓碑上的记载,这座墓葬是米芾和他的妻子合葬的地方。墓葬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米氏后裔重修,而米氏族谱中也有关于米芾的记载。根据清远县光绪年间编写的《米氏族谱》手抄本记载,米芾是北宋太祖的内阁大学士,字元章,妻子是郑氏念六娘,他们合葬在獭凹背。米芾的后代从湖北襄阳南迁到清远湴塘村,开创了清远米氏700年的家族史。

然而,这座墓葬曾经遭到盗挖。据当地群众的调查,大约十多年前,墓葬被盗挖,盗墓者以为墓中有大量金银财宝,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到值钱的宝贝。墓葬中只有一个装有逝者骨殖的金塔,而米芾生前的玉佩腰带则被村民取回放在家中珍藏。

这次的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来确认这座墓葬的真实性。他们将对墓葬进行详细的勘探和测量,同时还将研究墓葬中的墓志铭和其他文物,以确定墓葬的年代和身份。此外,专家们还计划与米芾的后裔进行联系,以获取更多关于米芾墓葬的历史资料和证据。

如果这座墓葬最终被确认为米芾的真墓,那将是一项重大的发现。这将为研究米芾的生平和艺术提供更多的线索和资料,对于了解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将为清远市的文化旅游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无论墓葬的真实性如何,这次的发现都将激发人们对米芾和他的艺术的兴趣,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米芾墓地资料详情»

纪念馆

米芾纪念馆,也被称为米公祠,是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一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馆于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为“米家庵”,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立的祠宇。

米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擅长诗文,还精通书画,并且在鉴赏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米公祠的建立年代无法考证,但据《襄阳县志》记载,该祠庙在元末明初曾经遭受兵燹的破坏,明代时期进行了重修。此外,太子太保吏部尚书郑继之在万历四十七年(公元前619年)还撰写了《米氏世系碑》,详细记述了米氏家族的历史沿革。

米公祠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主要由大门、正殿、后殿以及配殿等组成。大门上方悬挂着“米公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正殿内供奉着米芾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米芾纪念馆详情»

生平事迹

米芾出生后,家境优渥,父母都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是一位武职官员,曾任左武卫将军。据《宋史》记载,米芾的父亲在濮州任职期间,与李柬之少师结为棋友,并以棋艺胜过对方。这表明米芾的父亲不仅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在鉴赏方面也颇有造诣。他还被赠予中散大夫、会稽(县)公的官职。

米芾的母亲阎氏则是宣仁皇后的侍女,因为在皇后藩邸中服侍有功,被任命为殿侍。后来,她考取了进士,并被恩补为校书郎、太常博士。她还曾出任无为军知军,后来被召为书画博士,担任礼部员外郎,最后成为淮阳军知军。据《宋史》等多部史书记载,阎氏被赠予丹阳县太君的尊号。

米芾出生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他在《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中提到自己的生辰:“我本生辛卯两丙运,今岁步辛月亦然。”另外,在《晋太保谢安石帖后》中,他也提到了自己的年龄:“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这些记载表明,米芾生于公元1051年。

在少年时期,米芾开始学习书法,他最早学习的是罗逊的书法作品。《韵语阳秋》记载:“元章始学罗逊书,其变出于王子敬。”《襄阳学记》也提到了米芾学习罗逊书法的情况。米芾的笔法逐渐从模仿罗逊转变为自己的风格,他能够灵活运用笔墨,表达出深沉和愉悦的情感。可以说,米芾在学习罗逊书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总的来说,米芾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家庭,父母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这为米芾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米芾生平事迹详情»

书画成就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画家,他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个性而闻名于世。米芾自幼酷爱读书,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慧。六岁时就能背诵百首诗,八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岁就能摹写碑刻,小有声誉。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为他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被任命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校对和订正文件中的错误。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直到1107年去世。

米芾一生官阶并不高,这与他不善于在官场上巴结和迎合,以及他高洁的品性有关。他是一个真正有才华和学识的人,但并不擅长在官场上博取功名。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他对石头、砚台和书画艺术的热爱。他对书画艺术的追求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在别人眼中与众不同,他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经自己写过一首诗:“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表达了他将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态度。

米芾一生中最擅长的是书法,尤其是行书。虽然他的绘画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书法作品却有很多留存。在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很多都刻有他的法书,其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他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康有为曾经说过:“唐言结构,宋尚意趣。”这意味着宋代的书法家注重意境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他是北宋四大家中杰出的代表。

米芾学习书法时自称“集古字”,虽然有人将此视为笑柄,但也有人赞美他“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书法成功的原因。根据米芾自述,在学习苏东坡的晋书之前,他受到了五位唐代书法家的深刻影响: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独特的笔法,比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是从颜真卿的行书中汲取的;外形挺拔的体势可能来自欧阳询的模仿,并且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风格或许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学习段季展的大字,他独有的“四面”和“刷字”可能就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变化丰富,结体生动,与米芾的个性相契合,曾有人赞美他的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从元丰五年(1082年)开始,米芾开始寻访各地名家,学习不同的书画技巧。他广泛涉猎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自己的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研究,他的个性和才华也使他成为了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位独特的艺术家。 米芾书画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