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的人物轶事:不著渠家衣

人物轶事:不著渠家衣
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他与保守派的苏轼、黄庭坚等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深刻。早在他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赵挺之就多次弹劾苏轼。他指责苏轼起草的诏书“民以苏止”是对先帝的诽谤,还牵强附会说苏轼的“辩试馆职策问”存在问题。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挖苦。

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蔑视可以从一个事件中看出端倪。陈师道深夜到皇家祠堂守灵,因为没有皮衣御寒,他的妻子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陈师道的妻子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的人,陈师道和赵挺之都曾在郭概家中坦腹东床。当陈师道得知妻子借了赵挺之的皮衣时,感到非常羞辱,并对妻子大发雷霆:“你难道不知道我不穿他家的衣服吗!”陈师道在元符三年冬天参加祭祀时,因为没有棉衣御寒而生病并最终去世。据记载,陈师道去世后,家人没有钱来安葬他,“朝廷特赐绢二百匹,曾与往来者共同购买,然后才得以归葬。”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轻视和不屑。赵挺之作为王安石变法的拥护者,与苏轼等保守派形成了明显的对立。他们之间的争斗不仅仅是在政治上的分歧,更是在个人尊严和家族荣誉上的冲突。陈师道的妻子借了赵挺之的皮衣,这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视为一种侮辱和羞辱。陈师道因为没有棉衣御寒而生病致死,家人甚至没有钱来安葬他,只能依靠朝廷的赐予才得以归葬。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赵挺之和苏轼等人之间的争斗不仅仅是在言辞上的攻击,更是在个人尊严和家族荣誉上的争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仇恨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家庭和生活。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等级观念和家族荣誉的重要性。在这个等级观念极为严重的社会中,个人的尊严和家族的荣誉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任何对此的侮辱都是不可容忍的。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反思当今社会中的政治斗争和个人尊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斗争仍然是激烈而残酷的,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尊严和家庭荣誉的保护。无论在政治斗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益,避免以言辞或行动侮辱他人。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诗人陈师道的照片
陈师道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和诗人。他的字是履常,号称后山居士,是汉族,出生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元祐初年,苏轼等人推荐他的文才和行为,使他成为徐州的教授。后来,他历任太学博士、颖州教授和秘书省正字。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思,因此被称为“闭门觅句陈无己”。他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除了诗歌,他还擅长写词,他的词风格与诗相似,以拗峭惊警见长。然而,他的诗和词存在内容狭窄、词意艰涩的问题。他的著作包括《后山先生集》,他的词作有《后山词》。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