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
陈师道是一位模仿杜甫句法的诗人,他的模仿之处比黄庭坚更加显著。他希望自己的诗句“每下一俗间言语”都能“无字无来处”,但是他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丰富的才华和广博的学问,常常陷入困境。他曾经说过自己写诗就像是“拆东补西裳作带”,又说:“拆补新诗拟献酬”,这可能是他坦诚的承认。因此,尽管他看不起那些把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的作者,但他的作品却很容易犯这种嫌疑。
陈师道的情感和思想都比黄庭坚更加深刻,可惜他的表达很勉强,常常说不出口,可能也是他追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所害。如果读他的《山谷集》,就像听异乡人讲方言,听得滔滔不绝,只是不太懂;而读他的《后山集》,就像听口吃的人或者病得喘不过气的人说话,看着他满腹心事却说不畅快,让人替他着急。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地拆解成语和古句,或者过分地简缩字句,他就能写出非常朴挚的诗作。
总的来说,陈师道是一位受到杜甫影响较大的诗人,他的作品虽然有些瑕疵,但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却有着独特的深度。他的诗作如果能避免过度拆解和简缩,就能展现出更加真挚的魅力。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和诗人。他的字是履常,号称后山居士,是汉族,出生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元祐初年,苏轼等人推荐他的文才和行为,使他成为徐州的教授。后来,他历任太学博士、颖州教授和秘书省正字。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思,因此被称为“闭门觅句陈无己”。他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除了诗歌,他还擅长写词,他的词风格与诗相似,以拗峭惊警见长。然而,他的诗和词存在内容狭窄、词意艰涩的问题。他的著作包括《后山先生集》,他的词作有《后山词》。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