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轶事:师道述贫:
陈师道是一位历史上的文人,他的日常生活非常拮据困窘。在他的《与鲁直书》中,他向好友黄庭坚诉说了自己失官后生活的艰难。他说:“我已经罢官六年了,没有一分钱的收入,生活艰难困苦,无所不有。每天都过着沟壑般的忧虑,真是可笑啊……我本来就有脾疾,现在又得了风旋,时不时地发作,真是痛苦不堪。如果不是饿死、寒死,也会病死。”这段话真实地再现了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的情况。
陈师道的贫困生活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形象地描绘。他在《后山述贫诗》中写道:“我的肚子里有声音,咽气不如带紧。我已经七十岁了,一饱都吃不上,怎么能忍受呢。公侯们在年轻时就有这样的生活,奴婢们吃着粗粮也知道夜晚是漫长的。过去那些贫穷的人家,邻居们也没有留下传家宝。曾经写过九个日期的诗,一览无余地展示了四方风景。夜雨秋水深,裂风让人害怕。酒杯是空的,花却为我开放。官奴们穿着青绫衣,破屋子任由飞霜。密密的雨水吹不停,贫穷的家常常关着门。东溟的容量有限,西极的存储能力更强。湿漉漉的炊烟升起,翻过床来修补破墙。倒身无处可躺,呵手也暖不起来。”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陈师道生活的贫困和艰辛。
陈师道的贫困甚至到了无力养家的地步,他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他的一些诗篇如《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描写了与亲人“贫贱离”的痛苦。比如《别三子》中写道:“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唤爷我欲去,此语哪可思。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这些诗句表达了陈师道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陈师道的生活困窘和贫困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真实的描绘。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生活的苦难和对亲人的思念。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陈师道个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现象。陈师道的诗作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也让人们对社会的不公和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和诗人。他的字是履常,号称后山居士,是汉族,出生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元祐初年,苏轼等人推荐他的文才和行为,使他成为徐州的教授。后来,他历任太学博士、颖州教授和秘书省正字。陈师道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思,因此被称为“闭门觅句陈无己”。他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除了诗歌,他还擅长写词,他的词风格与诗相似,以拗峭惊警见长。然而,他的诗和词存在内容狭窄、词意艰涩的问题。他的著作包括《后山先生集》,他的词作有《后山词》。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