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官之间的斗争激烈,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牛僧孺在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中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在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科场案中,他因为触犯了宰相李吉甫而不得志。这次科场案也成为了后来牛李党争的起因,牛僧孺成为了牛党的领袖。
在唐穆宗时期,牛僧孺因为拒绝贿赂而获得了穆宗的赏识。当时,李吉甫的政敌李逢吉为相,逢吉排挤李德裕(吉甫子)出任浙西观察使,引牛僧孺为同平章事。之后,牛僧孺又两次入相,成为了宰相。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却备受争议。
在五年,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降唐,李德裕派兵入驻维州城,并奏陈用兵事宜。牛僧孺认为唐与吐蕃结盟,不宜违约开战。文宗听从了牛僧孺的建议,命令李德裕撤退驻兵,送还降将。然而,实际上吐蕃早在大和四年就已违约攻唐,唐已经不受盟约拘束。牛僧孺的决策反映了他一贯妥协反战的思想。然而,文宗后来对维州的处理不免后悔,牛僧孺便主动告退,出任淮南节度使,后来又累迁东都留守、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当权,牛僧孺被罢为太子少师。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他又因为被指控交结泽潞叛藩而被贬为循州长史。直到宣宗即位后,李党尽被贬谪,牛僧孺才恢复了官职,再次担任太子少师。
除了从政之外,牛僧孺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著有传奇集《玄怪录》10卷,然而现在只存有一卷辑本。
牛僧孺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八位皇帝的统治,他身处在唐朝走向衰亡的历史时期。他在政治斗争中起伏不定,但他的政治立场一直备受争议。无论如何,牛僧孺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对唐朝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牛僧孺简介: 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唐朝宰相,出生于安定鹑觚人。他是进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人一起批评时政,但因为宰相李吉甫的排斥而长期未被任用。直到穆宗时期,他才累升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的职位。敬宗时,他被任命为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牛僧孺担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牛李党争中牛派的领袖人物。然而,在武宗时期,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成为宰相,牛僧孺被贬任为循州长史。宣宗时期,他被召回,但不久后因病去世。
总结来说,牛僧孺是唐朝宰相,出生于779年,去世于848年。他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人物,曾被贬任但后来被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