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瑜的学术影响

学术影响
德川光国是日本水户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成功与朱之瑜多年来的教育和熏陶密不可分。朱之瑜在日本执教期间,对水户藩和加贺藩的影响最为深远。德川光国介绍了安积觉、今井弘济、小宅生顺等人成为朱之瑜的弟子。加贺藩主前田纲纪也非常尊敬朱之瑜,并执弟子礼,因此他的属臣们也都拜朱之瑜为师。加贺藩的属臣奥村庸礼等人还把服部其衷、五十川刚伯、下川三省等几位儒生介绍到朱之瑜的门下。

随后,安积觉、今井弘济、五十川刚伯、服部其衷、下川三省这五位弟子先后成为朱之瑜的亲近弟子,并负责照料老师的起居、侍奉,以及对外应酬和联系等事务。这五位弟子中,安积觉的成就最为显著,他与德川光国一起成为日本水户学派的领袖人物。他在13岁时拜师朱之瑜,接受蒙学教育。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而中断了学业。成年后,安积觉回忆起自己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归功于当年先生的严格教育,“课程严峻,晨读夕诵,故至今不忘耳”。朱之瑜非常喜欢这个体弱多病的学生,亲自为他题写一本作业簿,并督促他每天完成功课。安积觉在晚年还告诫自己的孙辈:“舜水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是宝贵的,我们的子孙应该像崇拜神明一样尊敬他,不容有丝毫失落。”

朱之瑜对其他几位亲近弟子也同样尽心尽力,爱抚备至。他看到下川三省“温存淳谨”,“像慈母一样关怀他,像严父一样督促他”。学生五十川刚伯有一定的基础,朱之瑜担心他“读书容易,掌握难”,鼓励他不要虚度光阴,要再上一层楼。服部其衷刚开始投奔朱之瑜门下时,因思乡而无法专心学习,朱之瑜既不急躁,也不为他的困扰所动摇,严格要求他。一个月后,服部其衷的学业有了很大进步,与老师的感情也日益深厚。朱之瑜在日本从事教育20多年,期间不仅执教弟子,还有很多其他学生向他请教。在取得成就的学生中,还有林春信、佐左宗淳、人见传等人。

后来的日本学者评价说:“天佑以还,儒学以经世治民为要道,不务空理虚论,皆舜水所赐也……不仅明治维新受到了这种良好影响,朱氏学说本身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表明朱之瑜的教育和学说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注重实践,强调经世致用,不沉溺于空洞的理论。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对明治维新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日本的学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诗人朱之瑜的照片
朱之瑜

朱之瑜简介: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是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他出生于浙江余姚,是汉族。明末时,他成为贡生,但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两次奉诏特征,未就,因此被人称为征君。

清兵入关后,朱之瑜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的活动。南明亡后,他东渡日本,在长崎和江户(今东京)定居,并开始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他在日本受到朝野人士的推重,对日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朱之瑜的学术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实践,圣贤之学都需要践行。他的思想在日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朱之瑜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之一,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誉为明末清初的五大学者。此外,他还与王阳明、黄梨洲、严子陵一起被称为余姚四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