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荷花凋谢,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渺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亦作鸡禄山。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译文及注释详情»
作者倚栏思妇,心中更加感受到了凄凉之情。倚栏,表示思念之情;凄凉,表示心境之感。通过写景和写人的结合,词作表达了作者对秋景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和悲凉之情。
整篇词作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秋水等景物,营造出了浓重的秋色和萧瑟的氛围。同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秋风和秋水赋予了愁的情感,使得外在的景物与内在的感情融为一体。
在写景的基础上,词作转向抒情,通过托梦境诉哀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远在边塞的思念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同时,通过描写风雨高楼和吹笙的情景,突出了作者的寂寞和孤清之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环境和人事的悲凉之情。
整篇词作通过写景和抒情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秋景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和悲凉之情。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词作营造出了浓重的萧瑟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赏析详情»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二位皇帝。他于943年继位,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成功消灭了楚国和闽国,使得南唐的疆土达到最大。然而,李璟过度奢侈,导致政治腐败,国力逐渐下降。
李璟是一个好读书、多才艺的皇帝。他经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人一起饮宴赋诗。他的词作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语言简洁,其中“小楼吹彻玉笙寒”被誉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961年,李璟逝世,享年47岁。他被追尊为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他的诗词被收录在《南唐二主词》中,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