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注释:
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节。
蟾盘:指月亮。(蟾轮、冰轮、冰魄等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
天头天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
《中秋对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针对一首明快的诗歌进行分析。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赏月的情景,显得平淡无奇。然而,诗人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转变了笔锋,将注意力从皎洁的月色转移到了月亮的无私上。诗中的“一人家”很明显指的是帝王家族,而月亮对待帝王家族和穷人的态度是完全公正的,它的光明对待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诗人的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整首诗以明快的语调和简洁的表达方式,传达了诗人对于平等和博爱的理念。 《中秋对月》赏析详情»
曹松(828——903)是唐代晚期的诗人,字梦徵,出生于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关于他的生卒年份目前不详。
在早年,曹松曾因避乱而栖居在洪都西山,后来依附于建州刺史李频。然而,李频去世后,曹松流落江湖,没有找到合适的归宿。
直到光化四年(901年),曹松中进士,当时他已经年过七十,被特授为校书郎(秘书省正字)。然而,不久之后,曹松去世。关于他的死因和具体时间也没有详细的记载。